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是轻松幽默,还是引人深思?是开宗明义,还是润物无声?是旁征博引,还是嵌入生活?这是一个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见仁见智。
今天起,我们推出“泉大的课”栏目,邀你一起来“听”泉大老师们用“心”去备去讲的课,共同见证职业教育之美好。
思政课要如何上才不那么的“思政”,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确人生道理的影响?甚至是喜欢、期待这堂印象中要板着面孔来上的课?
今天,是本学期线下第一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来永宝教授的新招,看看他的思修课是如何上得让同学们期待的。
来老师平时很爱在校园里散步。
话说这天,当他踱到了八方书院时,脚步就停留在一间公寓的门前,但见门框上贴着一副不大不小的对联——“减肥暴富不挂科 脱贫脱单不脱发”。
“看到这副对联,我眼睛一亮,觉得这正是学生‘活的思想’的表现,是一块好‘砖’”。那阵子,来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他正缺一个生动、鲜活的身边素材用以讨论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和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何不把它拿到了课上让学生们讨论讨论呢?”讨论前,来老师做了引导:“同学们,这副对联用简短的字数、略带轻松诙谐的语调,表达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烦恼与愿望,讲真心话值得肯定,但究竟什么才是我们青年人应该追求的人生价值呢?”
一副对联就这样让学生们陷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且看他们讨论之后交上来的学习心得——
我觉得这副对联还挺顺口的,可以加上一个“梦想成真”的横批。当代大学生应该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这幅对联折射出积极却又不乏灰色色彩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于社会就越有贡献。当代大学生应有宽广的知识面、远大的目光、切合实际的想法、进取向上的人生追求,而不能安于现状,束缚自己的思想,局限自己的发展。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价值选择。我觉得这幅对联只着眼于当下,而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目的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才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利国利民的事业。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热爱时间,热爱家人朋友,做个像早晨一样清清白白的人。
……
一副小小的对联,就这样深深“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睛和思维,也让一堂思政课掀起了一阵欢乐的小浪花。
且说来老师的思政课不只讲得有意思,他的“试”也是考得别开生面。
就在上学期期末考,他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的课间里,完成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心得,且只需要写“三个收获”,文章不拘形式,但必须联系思想实际独立完成。
改完91位学生的命题作文之后,来老师从中挑出了25篇,让作者在课堂上交流发言。一起来看看学生们的感言——
老师也是亲切的、以身作则的。记得在道德观的课上,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在课间洗手的一件小事,他如是说道,“我洗完用纸巾擦手,纸巾用完之后随手就放在了洗手台上,转眼看见‘请勿丢弃垃圾’字样,而将垃圾拾起放入远处垃圾桶”。正是这些选择之间,更让我感觉难能可贵了,身为教师,以身传教,才能让学生打心底愿意学习。
高考那段时间我曾经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亲人的去世和学业的下滑,也一度使我生无可恋。曾经有人告诉我应该自信一些,但那时的我心中早满目疮痍……直到上了思修课,我充分地认识到,一个民族,假如没有了自信就很难立足于世界之林,同样,一个人若无法面对现实他就没有追求,便很难得到发展,更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信的背后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像是笑容背后的咬牙坚持。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一问题的答案还会有很多, 我也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思修课带给我的不只有这些,还有如“防止诈骗”“弘扬中国精神”等等,总而言之,本学期收获满满。在此也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画上了浓厚的一笔思想感悟,期待下一学期的思修。
让同学们意想不到的是,来老师后来还从中精选出18篇学生心得汇编成了《笔触中的希望》,并印成小册子送给所有的学生。看到自己心路历程第一次变成了铅字,有的同学激动地说:“我要珍藏起来,终身做个纪念。”
在这本小册子的序言里,来老师写道:“关于考试是考前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闭卷考试,还是积极推行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根据这些要求,我尝试进行开卷考试……虽然有些文章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文笔亦有些稚嫩,但他们的学习和答题的态度是很认真的,我也从他们的笔触中看到了一代青年大学生在成长,在不断成熟中,犹如看到他们破土而出的希望……”
将思政课上得如此接地气、受欢迎的来老师,其实今年已经63岁了,他热衷于党史理论研究、地方红色文化挖掘,对教学、研究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以自身实践带动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在马院教师最近开的一次会上,来老师要求每个老师都从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挑选出结合生活实际的两个案例,以供大家学习交流。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根据相关精神将加大对学生社会生活方面的考察,并将其表现计入期末思政课的成绩,“真正让思政课不只是读文件、干巴巴。”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关键问题在于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的紧密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如果把理论束之高阁,无法落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失去了兴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上好,所以讲课既要讲清楚可以终身受用的理论,又要讲透彻立竿见影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