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坚持以泉州、晋江纺织鞋服产业发展定位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和服务转型升级的新需求。
一、搭建校企共赢的合作平台
。
一是成立校企合作职教集团或理事
会。
由晋江市政府牵头,晋江纺织鞋服产业等行业企业和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泉州轻工职院共同组建晋江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理事会,搭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共建平台,实现产教结合、校企一体,产权融合、领导班子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实训基地融合的运行机制。
二是在工业设计(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电子商务(产品销售)等相关专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每个专业或专业群选聘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高端技术人才或纺织鞋服行业德高望重的人员2-3名为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其目的是科学地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加强生产、教学、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学校与纺织鞋服产业等行业企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可持续机制。
三是与理事单位建立互惠互利机制
。即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共同建立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地和“互聘互兼”的技术人才资源库。
其中兼职教师库包括企业及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及导师团队成员,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内部有潜力、有能力、有水平、有成果的教师,可以根据纺织鞋服企业需要,安排教师下企业顶岗兼职,使企业借助于学院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
四是校内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对接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纺织鞋服企业都全程参与指导。要求设计构思来源于纺织鞋服企业,设备工艺参照于纺织鞋服企业,摆放布局效仿纺织鞋服企业,实现实训设备、实训环境与纺织鞋服企业仿真。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院全日制学生生产性实训要求,也能满足区域内其它单位、企业员工培训要求,还能为纺织鞋服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新产品研发服务,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八个合一:即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学生作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技能训练合一。
五是加大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充分发挥学院在师资、设备、技术和资源的各种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技术应用中心和产学研结合基地,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企优质资源的共享,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带动学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办学活力。
第一,根据纺织鞋服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邀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改的全过程。审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相对应。
第二,在
工业设计(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和电子商务(产品销售)等相关专业
每年安排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由纺织鞋服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承担,二分之一的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由纺织鞋服企业人员担任,在大三时邀请纺织鞋服企业相关人员配合学校辅导员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中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二、扩大企业“订单培养”规模
。
根据纺织鞋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每年7-8月份邀请各理事单位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制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签订“订单培养”计划。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
一是共同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泉州晋江纺织鞋服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企业开设定向班、委培班等,实行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或合作推荐就业。
第一,针对纺织鞋服企业人才需求定向培养。从大一开始,在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安排完全按纺织鞋服企业要求实施,纺织鞋服企业可为学生提供生活资助,设定某某纺织鞋服企业奖项。
第二,根据纺织鞋服企业需求定向招生。在每年的招生简章中,注明在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和电子商务或市场营销专业中,开设定向订单班,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直接报考某某专业(某某订单班),该订单班都属于统招生计划。学生从进校起,学校就将其就业作为项目进行组织规划,包括校企共同研究人才需求走势、定位学生修习方向、规定合理的专业设置、实施系统的
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对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和积极反馈等。
二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鞋服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纺织鞋服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纺织鞋服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改的全过程。审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等,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相对应。
三是共同建设专业课程。
根据纺织鞋服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吸纳纺织鞋服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行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学校与纺织鞋服企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可持续机制,为该专业产学研结合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提供便利。
四是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高度重视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由校企共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共同实施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践课程、实训课程的教学和合作项目的把关指导,通过“校中厂”、“校中企”和“企中校”、“厂中校”等平台将课堂搬进生产性实践基地,由学生顶岗实习或实岗见习,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五是共同负责实习管理。
学院与纺织鞋服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共管共育的协议,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习效果的评价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
六是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运用教学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就业状况等多方面的评价,建立起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监控与评价机制。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二0一三年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