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依托原有“华为ICT学院”升级建成,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和福建省数字化转型部署,面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致力于培养支撑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紧密对接福建省尤其是泉州晋江地区鞋服、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为“福建制造”迈向“福建智造”提供贯通云平台构建、软件开发与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的复合型人才支撑。

学院现设计算机应用工程、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6个本科专业,构建服务区域产业“智改数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依托华为等头部企业资源,学院建成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一流实训中心,为福建省内唯一完整建成鸿蒙、昇腾、鲲鹏实验室的专业点,并主持编制全国职业本科计算机类2个专业简介及标准,参与工信部2项根技术行业标准制定。
学院与华为、奇安信、信泰集团等近二十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以“公司+联盟+园区”创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不仅共建多个校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更合资成立“金鸿智联公司”并设立开发、测试与运维中心,校方独资成立“泉大智行公司”,与晋江建投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晋江市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与项目实战机会。“智云+联盟+园区”数字服务生态模式已被纳入晋江市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学院建设案例获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优秀案例特等奖。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教学科研竞赛成果
工信部首批根技术联合创新产教融合基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制造业智能系统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华为全国人才培养示范样板点奇安信全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福建省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福建省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基地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泉州市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泉州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示范基地泉州市首个高技能数字人才培养基地泉州市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泉州市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持编制国际职业标准2项、教育部专业标准2项参与菲律宾“人工智能训练师”标准的开发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福建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福建省技能大师2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13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1人泉州市专业带头人2人泉州市名师工作室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相关报道(点击查看详情)
计算机应用工程
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与华为深度合作,构建“产业学院筑基、产教项目赋能、课程体系贯通”协同育人模式,打造集“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研创新”于一体的协同平台,紧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的精准匹配。
携手晋江市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同创办实体项目平台,直接承接企业真实数字化转型项目。将这些项目深度融入课程体系,由校企双师团队联合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确保教学与岗位需求同步迭代。学生在项目实战、社会服务等多元化实践环节中,锤炼工程思维、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完成从“课堂学习者”到“产业准工程师”的实质性转变。


泉大鸿蒙现场工程师专班丨鸿蒙启智,产教融合培养技能人才☜点击查看
02 专业课程设置
本专业以“云计算技术”与“软件开发”为双核心,聚焦现代IT产业需求,培养兼具云平台构建能力和全栈开发技能的复合型工程师。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云原生技术与软件工程实践,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方向:
云计算技术群:涵盖云计算与虚拟化、容器云技术、私有云平台技术、云存储技术、云安全技术等课程,系统培养学生设计、部署及管理云基础设施的能力,掌握自动化运维与容器化核心技术。
软件开发能力群:通过Web开发技术、软件体系与架构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聚焦云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运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系统集成方向:以“系统方案工程师”为培养延伸,课程融入架构设计思维与解决方案整合训练,使学生能统筹云资源与软件模块,输出高可用企业级系统方案。
03 教学资源
本专业师资团队高级职称占比45%,中级职称占比20%,省级双师型教师占比70%。教师团队多人参与多项企业大型项目研发。近年来,专业带头人主持并参与了多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曾在SCI、SSCI和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04 就业及方向
可从事运维/云计算、软件、系统售前/系统售后等工程师工作。
05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证书:可考取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软考初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软考中级)、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软考高级)等证书。
企业认证:可参加华为认证体系(HCIA/HCIP/HCIE)、红帽认证(RHCSA/RHCE/RHCA)。

▲ 师生参加华为各类认证体系培训活动
点击以下标题查看内容详情
华为数智人才种子计划丨自主创新技术校园行(福建站)
97%!145名学生通过HCIA认证考试!
华为云开发者认证培训 泉大师生通过率达91.9%
软件工程技术
工学学士学位
01专业特色
通过与华为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研创新”协同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与信泰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办公司,承接数字化转型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工程思维与协作能力。校企双师团队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同步。课程注重德技并修,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通过项目实战、社会服务等实践环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02专业课程设置
立足国家标准,围绕“软件服务端研发工程师为主、软件前端开发工程师为辅、数据库应用工程师为备选”的岗位目标,构建“核心筑基、方向专精、实践贯通”三位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JavaScript编程、前端框架技术、Web开发技术、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Node.js开发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微服务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及UML等。
03教学资源
本专业现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40%,中级职称占比20%,省级双师型教师占比75%,省级科技特派员占比15%。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合作成立鸿智联技术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研发项目规模将突破1000万元。

联创学院开发鸿蒙文旅平台,摘得全国三等奖☜点击查看
04 就业及方向
主要从事软件服务端开发、软件前端开发、数据库开发及运维管理等。
05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报考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证书:可考取中级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等证书。
企业认证:可参加华为认证体系(HCIA/HCIP/HCIE)。
信息安全与管理
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采用“产业学院筑基、产教项目赋能、课程体系贯通”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与行业龙头奇安信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研创新”协同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校企深度协同育人,引入行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将企业安服、安运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利用仿真安全实训系统,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演练→项目实战”三级实训体系,实现“教学场景=工作场景”。
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真实产业服务,为行业客户创造价值,积累职业履历。针对专业学生提供暑期实训夏令营机会、本地生态企业双选会、优先实习及就业推荐机会。
02 专业课程设置
立足国家标准,围绕“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服务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工程师”的岗位目标,构建“核心筑基、方向专精、实践贯通”三位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漏洞扫描与防护、Web安全原理分析与实践、网络安全攻防实战、防火墙技术与应用、行为安全管理、终端安全管理、WAF技术与应用、入侵检测与防御、企业网渗透测试综合实训、企业网应用安全防护综合实训、企业网安全产品集成综合实训等。
03 教学资源
本专业现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6%,中级职称占比30%,省级双师型教师占比60%,省级科技特派员占比10%。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12项,完成专利成果转化2项。

▲ 专业带头人向学生介绍专业

▲ 学生在校内华为实训中心实训
04 就业及方向
主要就业领域有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服务工程师、安全运维工程师等。
05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信息安全工程师证书(优先考取)、CISP(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证书(职业发展后期考取)。
企业认证:可参加奇安信认证体系(QCCA/QCCP/QCCE)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产教融合双轮驱动育人模式:通过与华为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研创新"协同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校企协同,项目育人的培养方式:与信泰集团等区域龙头企业共办公司,承接数字化转型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体系。校企双师团队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同步,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从“课堂学习者”到“产业准工程师”的转变。
产学结合,科教融汇模式:引进中科院博士团队建设“产业数智化重点实验室”,服务区域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促进技术转化和成果应用。

举办人工智能学术论坛,大咖带来思想盛宴☜点击查看
02 专业课程设置
立足人工智能产业需求,围绕“以AI数据分析工程师为核心、AI测试工程师为支撑、AI运维工程师为保障、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为拓展”的岗位矩阵,构建“理论基础夯实、技术栈深化、工程能力强化”三维联动的专业培养体系。
专业核心课:机器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强化学习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场景实战、人脸检测与视频内容分析实战、图像分割应用综合实践、语音处理综合案例实践等。
03 人教学资源
本专业师资团队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人才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双师素质教师占比60%,高级职称占比42%。
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省级精品课程2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7项,省市级科研课题6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与华为共建联合创新产业学院投入2000多万元共建昇腾、鲲鹏、鸿蒙三大国产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创建昇腾专班,有华为工程师线下小班授课。
04 就业及方向
主要就业领域为AI数据分析工程师、AI测试工程师、AI运维工程师、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等。
05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可考取阿里云大数据分析师(ACA)、华为AI运维工程师(HCIP-AI)、百度深度学习工程师(中级)等。
企业认证:可参加华为认证体系(HCIA/HCIP/HCIE)。
物联网工程技术
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市场导向、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对接晋江制造业升级,依托工信部技术联合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基地及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与本地企业(如安踏、恒安)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如仓储RFID标签部署、能耗监测系统开发),使学生在真实的行业环境中锻炼技能。

▲ 本专业入选福建首批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实行联合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及岗位无缝衔接
02 专业课程设置
以技能为导向,紧密围绕泉州、晋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需求,结合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大技术架构,建立对应从硬件开发(传感器)→通信组网→平台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的具有显著地方区域经济与行业需求特色的分层递进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嵌入式系统与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物联网识别技术、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基础、鸿蒙设备开发基础、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设备开发综合实训、移动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
03教学资源
师资团队: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0%,中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74.29%,博士占比17.14%。
实训条件:依托校园网络中心的47间网络机房,220间多媒体教室,157间实验室,还构建了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包括鸿蒙物联网实验室、大数据技术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验室等。

04 就业及方向
主要从事工业物联网工程师、智能设备件开发助理、物联网运维技术员等工作。
05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物联网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证书:可考取华为鸿蒙工程师、华为鸿蒙高级工程师等证书。校内设立华为鸿蒙高级工程师认证考点资质。
职业资格证书:可考取中级软件设计师证书、系统分析师证书。
企业认证:可参加华为认证体系(HCIA/HCIP/HCIE)。
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
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依托“厂校一体、产教结合”模式,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与企业共建“订单班”(华为通信技术公司专班),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授课,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02 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基础课程: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汽车通信基础、汽车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基础(鸿蒙)。
专业核心课:汽车线控底盘系统应用开发、汽车网络与总线技术、HCIA-MDC Developer、鸿蒙车载应用开发、车路协同系统IoT技术应用。
03 教学资源
本专业师资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58%,讲师占比42%,聘请54名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如华为、行云)担任兼职教师。
04 企业资源
与世界500强企业有比亚迪、华为、阿里巴巴集团等,独角兽企业百度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奇瑞汽车、高德地图等合作。
05 就业及方向
智能驾驶系统类:线控底盘控制工程师(负责EPS、ESC等核心系统)、ADAS系统工程师(开发ACC、AEB等智能辅助功能)、人机交互工程师;
感知与通信类:传感器感知融合工程师、射频系统工程师、智能终端系统工程师;
平台与架构类:云计算平台系统工程师、高精度地图系统架构师。
06 未来接续
考研方向:可考取智能车辆工程、车联网技术、智能交通与智能控制、载运工具智能化技术、车辆系统与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出行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技能证书:可考取可考取HCIA-HarmonyOS、HCIA-MDC、低压电工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