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洪嵘 王玮蓉)近日,泉州市物业管理学院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以下简称“政校行企”)联合共建的公益性物业管理特色学院诞生。该学院由泉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共同发起,旨在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结构失衡问题,推动行业向智慧化、绿色化升级。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全国首个此类学院,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创新了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政策支持、高校教育、行业协会和企业实践的四方联动,为物业管理行业注入新动能。

当前,泉州拥有近490家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超3.5万人,住宅小区物业覆盖率已达100%,但行业人才缺口仍达30%以上,尤其缺乏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的成立,将聚焦“智慧物业”“绿色社区”等前沿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四方联动 打造行业“孵化器”

学院以“公益性”为特色,由泉州市住建局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整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负责教学实施,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西安欧亚学院物业研究院等组成联合导师团,以及8家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据悉,这种“政校行企”模式是全国首次在物业管理领域落地,打破了传统教育与企业脱节的瓶颈。

泉州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个“政校行企”共建的学院,泉州市物业管理学院开创了城市治理的新范式。住建局积极推动“四升一降”工作目标、“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三年行动等,为学院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培养方向,契合城市韧性需求。学院将致力于为泉州的各个小区规范化培训管理人员,提升基层治理效率。例如,通过引入智慧物业模块,推动大数据技术在社区安防、绿色能耗等领域的应用,让物业管理从“基础运维”升级为民生福祉的核心纽带。

破解人才荒 提升整体素质

从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看,学院的成立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及时雨”。泉州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郭志铭分析认为:“作为全国首个公益性物业管理学院,它解决了行业痛点。当前,泉州物业从业人员中仅约30%具备专业资质,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协会通过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将提供行业标准和专家资源,推动微专业课程融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帮助学院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将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改变人们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看法,还能增强居民满意度。全国首个的示范效应,还将推动物业管理从传统服务向智慧化、标准化迈进。

福建南方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施丽玲说:“目前,行业发展比较快,但从业人员结构性失衡,亟需成立更具细分的专业院校,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她表示,南方物业等8家合作企业已共建实训基地,由学院提供“订单式”培养。

业内人士表示,该学院将填补物业方面人才的缺口,未来,随着员工持证率提升和服务投诉减少,将推动物业成为“好房子”建设的关键一环。同时,学院将深化四方联动,聚焦复合型人才培养,共同助力泉州绘就美好宜居画卷,提升城市治理韧性,也为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提供可学可复制的经验。


报道链接:【泉州晚报】开创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国首个“政校行企”共建物业学院在泉州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