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郭剑平)日前,一场聚焦数智经济人才培养的产教城融合研讨会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举办。我市高校学者、企业高管等多方代表齐聚,共同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数智技术重塑商业服务产业底层逻辑的当下,人才培养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张建军在致辞中指出,该校以新“双高建设”为指引,把准产教融合发展态势,通过产业伙伴型大学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双轮驱动办学模式,深度对接产业需求,不断提高数智商业服务专业群建设发展内涵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殷杰教授从城市发展视角切入,提出借助数智手段挖掘泉州特色。他指出,泉州可依托“世遗古城”“烟火气”等特色,通过古城修缮、蔡国强烟花秀等活动提升城市颜值,以簪花围、小吃文化等激发兴趣,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打造“产品+文旅+产业”品牌矩阵,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蝶变。“城市发展要善用AISAS模型(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让游客从注意、兴趣到搜索、行动,最终形成分享传播。”殷杰以丁真现象、淄博烧烤等案例,阐释内容与体验驱动的流量转化路径。

用友集团新道科技副总裁贾大明则提出数智化人才需具备“精业务、懂技术、通行业”三大能力。他以河南南阳“中国猪肉之都”、内蒙古包头“世界绿色硅都”等案例,强调以产业需求反向设计培养方案。“我们要构建从区域人才需求到产业人才供给的端到端闭环,通过PDCA大循环模型(高效管理模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优化。”贾大明强调,AI技术已深度嵌入企业运营,教育需通过“双螺旋”模型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AI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具备数智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活动现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还增聘了10位企业高管为数智商业服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构建更紧密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新商科人才筑牢根基。


报道链接:【泉州晚报】为区域产业发展 注入新活力 泉州探索产教城融合数智经济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