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0日讯(通讯员 曾子石)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团委自2012年启动“共青团校地共建”以来,积极探索大思政育人路径。2024年1月,与晋江团市委联合开展“青春进社区,实践展担当”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共建活动,以志愿服务为小切口,推进实践育人大纵深,着力打造大学生社区实践高质量育人样板,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优化协同机制,夯实大思政育人基础
聚焦组织化推进。学校团委制定实施方案,打造“校、院、班—市、镇、村”联动机制,定期调度、实施台账管理,确保大思政育人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常态化开展。各书院团委强化校地基层团委结对,组织六大书院团委结对晋江六个镇团委,“一善书院团委结对安海镇团委”“双馨书院团委磁灶镇团委”“三创书院团委结对金井镇团委”“四实书院团委结对内坑镇团委”“八方书院团委结对紫帽镇团委”“拾德书院团委结对东石镇团委”,夯实校地合作共建,为大思政育人提供稳定的实践平台。
聚焦精准化服务。从需求侧、供给侧双边发力,精准对接社区个性化需求,构建多元共赢格局,使大思政育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聚焦特色化提升。校团委遴选优秀大学生骨干到镇街、社区(村)兼职锻炼,首批聘任90名兼职团干部,受聘兼职团干部将以协助镇街团委、社区(村)团支部开展基础团务工作、助力“晋江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负责所辖社区(村)结对班级团支部制定系列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各社区特色,探索建立“社区点单、镇街派单、学生志愿者接单”的工作模式,推动青年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双向奔赴”,在实践中深化大思政育人内涵。
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大思政育人载体
实施“青言政语”项目,强化思想引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建宣讲团、组织读书会,用“青言青语”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团史等。通过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理论宣讲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统一。
实施“青情仁爱”项目,培养担当精神。以社区老人、儿童为重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展暑托班、支教活动以及“四帮四扶”结对助学志愿服务等。在扶老助幼济困的过程中,引导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他人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实施“青拓创劲”项目,提升实践能力。瞄准基层治理中的重点任务,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共空间营造等基层治理工作。如三创书院打造“侨”文化讲解员团队,八方书院组建“河小禹”专项实践团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
实施“青彩之美”项目,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在文艺、文化等方面的特长,以文艺演出、文化课堂、文创输出等形式助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使青年学子在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青春之约”项目,助力成长成才。紧紧围绕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各书院定期组织在社区兼职的学生团干部及班级团支部的团支书召开工作培训与交流分享会。通过校地共建与团建共建项目,引领区域内“青年助力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在实践中,青年学子磨炼意志、锤炼本领,培育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实现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凸显大思政育人的整体性功能与实践性特征。
深化校地合作,打造大思政育人品牌
目前,学校团委已推动各书院团委与晋江驻地19个街镇团委遴选60个社区(村)团支部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动员190个班级团支部(占比 75%)服务基地结对共建,共建设18个特色实践项目,累计服务社区居民2万余人次,服务总时长超7000小时,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报道近150篇。
接下来,校地双方将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地共青团组织优势,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项目,开展“青年实干家”计划等,组织动员学校学子在基层各领域开展实岗锻炼,在基层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让更多“泉大青年”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打造具有泉大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构建更加完善的大思政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