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丽霞)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福建历史上有“海滨邹鲁”等美誉,对教育的重视早已刻入八闽儿女的基因。

“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时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需求,正向“上好学”的目标迈进。

2023年,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839.82亿元,以年均增长8.36%的速度连续十年位居全省财政支出首位;学前三年入园率99.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占比达61.66%,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4.57%,4个县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省理工农医类硕士博士学位点占比54.2%、本科专业点占比49%,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5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26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一组组硬数字,足以窥见福建为发展教育提供保障的决心和胆气;一个个真实案例,是福建教育前行时,给群众带来真切的获得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年教育筑梦,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福建教育公平达到新高度,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立德树人翻开新篇章,为稳健前行蓄积了强劲动能。而这背后,是一道道“加减乘除法”组合施力。

“加”强资源供给上持续着力

走进福鼎市玉塘片区的桐城第三中心幼儿园,奶白色的新教学楼与黄蓝相间的室外活动场相映成趣,教学楼内部明亮干净、空间开阔,食堂、保育室等基础功能室一应俱全。

8D7AA

桐城第三中心幼儿园里,小朋友在崭新的教室里做游戏。

此前,玉塘片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最近的便是距离2公里外的桐城中心幼儿园,这让该片区的幼儿家长十分头疼。

“我园于今年九月刚投入使用,主要面向桐城片区户籍幼儿进行招生。”福鼎市桐城第三中心幼儿园园长陈丽华介绍,幼儿园共设有15个班级、525个学位,目前开设7个班,在园幼儿230人。新园的投用,有效缓解片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优美、舒适、安全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每年将公办园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补助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666所,新增公办园学位68.2万个,开展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教育服务,100%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在公办园就读的幼儿占比达61.66%,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4.57%,4个县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福建的教育地图上,有很多曾经的教育“洼地”,正在一步步“拔高”。

教育的加法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增加,更是对教育资源的全面优化和升级。福建打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不均衡,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从没想到通过屏幕就能跟德化县三班中心小学的学生一起上课,还能与他们互动、交朋友。真的好神奇!”对于“5G+专递课堂”,德化县实验小学霞田校区四年级10班学生徐佳怡感触颇多。

82056

德化县实验小学霞田校区的学生正在“5G+专递课堂”上学习

“5G+专递课堂”是利用5G新技术服务于远程互动教学,建立结对学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协同教研和管理机制,各结对校试点班级实行“同一课程、同一作息、同一进度”带来的交互式、体验式的教学。

德化县三班中心小学教师林美娜说,专递课堂借助5G技术,实现远程同步教学教研,不仅给乡村学校师生带来更直观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等核心素养,还有利于提高乡村教师创新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等能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98F11

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结对学校签约仪式

基础教育体制扩容、优质均衡,德化只是缩影。福建教育电视台联合福建教育学院推出“空中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福州开展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让更多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山海协作,厦门33所学校与龙岩38所学校结对,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我省提出到2030年全省各县(市、区)100%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力争比中央要求时间提前5年。”省教育厅厅长叶燊表示,围绕这一目标,将强化省级统筹,发挥市级作用,落实以县为主的建设管理责任,推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集团化办学等机制,以强化督导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减”负精准发力

每天下午4点多,在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园内,剧社团、足球社、街舞团等各式各样的“四点半”校本课程轮番呈现,让经历了一天紧张学习之后的学生们得到了充分放松。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因地制宜的校本课程、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

B128F

闽侯县上街实验学校里,知名硬笔书法家严祖喜给同学们带来干货满满的书法课堂。

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同时,严禁超前超标培训,避免加重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福建省大力推进课后服务,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课后服务,涵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体育锻炼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减少了家长对校外辅导的依赖,真正实现了“减负不减质”。

人无德不立,德才兼备是育人的辩证法。

福建发挥独特优势,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到高校讲思政课,有力推动形成全省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5AED4

福州八中以校史为剧本,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图为话剧《文山星火》表演现场

同时,福建大力打造特色品牌,赋能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创新构建“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成为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建好用好12个国家级、96个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办侯官论坛,组织“闽人智慧”主题宣讲进校园系列活动。全国首创、连续9年举办“一‘马’当先”电视知识竞赛,入选首届福建省思想文化十大亮点,并被列为福建省社科普及创新理论宣讲项目。

ABC88

14个“行见八闽”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示范点授牌环节。庄华 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大思政课”让福建的独特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实践育人优势,也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挺膺担当。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绚表示,福建将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牢牢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

“乘”势创新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通过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聚焦国家战略和全省需求,加快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衔接,实现创新发展乘数效应。

在福州工业路上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氨燃料电池实验室内,一台台不同型号、规格的“氨-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原型机让人眼前一亮。2024年3月,全国首艘“氨-氢”燃料电池动力环保船的动力支持,便是由此而来。

92335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合成氨催化技术是我们中心的传统优势,现在我们利用新一代的高效合成氨催化剂,通过液氨把氢存储在这个瓶子里,再通过氨热催化分解转化成氢气进而再发出电来。”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莉龙介绍。

2022年,由江莉龙带领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团队,首创了常压低温氨分解催化剂,并开发出“氨-氢”燃料电池系统。这一技术突破背后,是学校多年来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的决心,集绿氢制备、储氢和燃料电池用氢等环节于一体,瞄准的是万亿级产业蓝图。

7DF0A

全国首艘“氨-氢”燃料电池动力环保船2023年在闽江首航。

产教融合不仅停留在实验室,更延伸至广阔市场。“十四五”期间,福州大学与51家规模单位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62家校企产学研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19个福州市专家工作站扎根企业一线。据了解,这些合作带来的横向项目合同总额已超14亿元,切实推动了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聚焦服务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实施“双一流”建设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11个高校学科联盟。福建工程学院获批更名福建理工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为省部(局)共建高校,福州大学医学院和附属省立医院正式揭牌,完成6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获省科技一等奖数占全省总数50%以上,2024年高校主持或参与完成的7项成果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

995CD

黎明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实训教学现场

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技能摇篮”,同样也用行动交上了一份份亮眼答卷。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与百宏集团合办百宏订单班,从“企业冠名班”开始,开展技能人才的订单定向培养;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联合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培养运维工程师、电商人才,为盼盼食品5G数字工厂提供人才支撑;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沙特“海丝学院”,并依托该平台成立“金龙海外技师订单班”,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海外技术技能人才。

“除”去瓶颈障碍

针对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福建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着力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

“以前办理新生入学材料多、跑动多、审查繁、时限长,改革后整个流程简洁、高效,原先需要3个月的纸质材料审核过程,如今仅需1天至2天即可完成。”得益于厦门市“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朱女士今年轻松完成了女儿入学手续办理。

2024年福建省加快推动教育入学“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截至目前,全省94个县(市、区、开发区)均建成入学“一件事”平台,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ADAE

“i厦门”APP设“入学一件事”专栏

针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福建教育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在福州市,当地教育系统联合市委网信办、市教委、市关工委、市妇联等部门,共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他们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达成家校“减负”共识。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推送网络课程等资源。

针对民办教育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明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界限,规范了民办教育市场秩序。

9BFA4

福建省高校教育评价改革推进会在厦门举行

与此同时,福建省完善了教师评价机制,突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和育人成效,避免简单以论文、职称等指标评价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励了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福建省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护校安园”等行动,全省学校100%实现安全标准化建设,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93330

2024年“应急安全进校园”主题活动

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征程新起点,全省教育将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推动建成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强省,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