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思政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部署,是作为集政治性、学理性、价值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与现有思政课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4+1+X”的思政课程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28日,我校党委书记傅志雄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亲自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思政第一课。他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大背景中,通过理论阐释与实践的结合,帮助青年学生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民族问题。

课堂上傅志雄阐释,“大思政课”之“大”,体现在面向“两个大局”的大视野,体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之大,体现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之大。他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以“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挖掘整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揭示了各民族在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他还指出,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有机统一的整体与部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

课程结束之际,傅志雄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梳理了我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四个共同”的历史内涵,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学理支撑。党委书记讲授此门课程,能够更好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长期交流交融中形成的,从而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下一步,我校将一以贯之,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坚持知行合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高质量发展,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努力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忠诚传播者和积极践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