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严格对标《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着力破解思政教育“课堂内外两张皮”的难题。
为确保双院联动落地见效,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制定思政课教师挂联书院工作要求,从挂联安排、时间周期到核心任务,形成全流程规范体系。在挂联安排上,马院择优遴选16位骨干思政教师,按照“一人一院、按需配强”原则,分别挂联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拾德六大书院,实现书院全覆盖。同时,校团委聘任6位思政教师担任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构建“挂联教师+兼职团干” 双重角色体系,强化团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力度。

挂联核心任务聚焦四大维度:一是强化理论教育宣传,要求思政课教师结合书院文化开发思政专题课程开发,引入校内外红色资源,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深化实践育人,参与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指导实践项目,开展团学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相关理论培训;三是推进科研赋能,围绕书院思政工作开展调研,凝练典型案例,助力有关思政类课题申报;四是做实学情调研,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针对性调研报告。这些要求既立足思政教育核心职能,又贴合书院育人实际,为双院联动划定了清晰的行动路线。为避免联动工作流于形式,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六大书院,共同梳理形成《双院联动工作清单》,将四大核心任务细化为 20 余项具体合作内容,实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考核标准,确保联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这一双院联动举措,搭建“课堂+书院”联动平台,推动思政课教学从传统课堂向学生日常生活、团学活动延伸,实现思政引领与学生成长成才的精准对接。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融入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变得更生动、更接地气。标志着学校以“大思政”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迈向纵深,通过思政课堂与书院的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融入成长全过程。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双院联动机制,动态优化联动清单,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思政课教师挂联书院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各部门、书院形成育人合力,让“大思政”体系建设走深走实,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