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景观”如何绘就“大文章”?“小切口”怎样撬动“大格局”?7月9日下午,在“中国香都”达埔镇,一场“政校企”三方联动的协同创新活动给出了答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文旅乡村微景观设计微专业共建启动仪式暨永春县政校企合作签约授牌仪式在这里举行。

永春县达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谦杰,永春县人社局副局长林华毅,达埔镇党委组织委员赵世忠、宣传委员颜巧辉,省委组织部派驻汉口村第一书记陈方;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傅志雄、副校长林文艺,人居环境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张艺能,绿色建筑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人居环境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带头人关瑞明,人居环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陈森淼,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陈东东;三度文化创意(泉州)有限公司谢馥仰、童云海;以及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蓬莱村代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由颜巧辉主持。

傅志雄在讲话中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及办学成果。他指出,本次“文旅乡村微景观设计”微专业的开设,是我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深化产教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突破。傅志雄强调,针对当前泉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永春文旅品质提升的发展需求,该微专业的开设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要持续聚焦乡村发展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微专业优势,进一步推动政校企协同共建,为地方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专业支撑。
会上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


▲ 永春县人社局副局长林华毅和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林文艺共同签订引才共育共建协议,随后林华毅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授予“引才工作联络点”牌匾


▲ 达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谦杰和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林文艺以及三度文创公司代表谢馥仰共同签订“乡村振兴文旅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林文艺向达埔镇授予“乡村振兴文旅实践基地”牌匾

▲ 人居环境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张艺能和绿色建筑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人居环境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带头人关瑞明共同为达埔镇汉口村、蓬莱村授牌,村代表接牌
陈淼淼上台启动文旅乡村微景观设计微专业开班仪式,并作专业介绍。

在“政校企”三方协同下,文旅乡村微景观设计微专业专班的同学们将入驻共建村庄,在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组成的“双师型”导师联合指导下,通过“田野调研-设计-施工-运营”全流程实践,充分发挥人居环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微景观设计、研学规划设计、闲置空间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真实项目。真正做到以“微景观”项目绘就人居环境提升的“大文章”,用校政企合作的“小切口”撬动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为保障就业通道,我校还将特别开设“就业直通车”计划,与蘑菇文旅产业公司、三度文创等10家合作单位深度共建,为同学们提供景观设计师、乡村文旅项目运营、旅游运营管理、文旅投资策划等专项岗位,优秀学员可优先获得合作企业的录用资格,真正实现从“毕业设计”到“岗位实习”,再到“就业创业”的闭环衔接。
会上还举行了政校企共建座谈,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以“艺绘永春·智汇乡村·共育英才”为主题,共商“人才培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共绘未来合作发展新蓝图。

林文艺简要介绍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基本情况,学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全校优质资源投入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大势,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探索路径,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林文艺表示,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建立“政校企”长效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学院永春示范点建设。他特别指出,希望未来以人居环境学院为支点,带动全校30多个专业的师生资源下沉乡村服务,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同时,欢迎政企代表来校交流指导,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

林华毅表示,期待通过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深度合作,为永春县及当地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他还特别寄语微专业专班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永春、积极宣传永春,更欢迎同学们常来永春、扎根永春。

赵世忠、陈方、谢馥仰、张艺能、关瑞明分别从校地合作、永春文化和香产业、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学校高质量完成“党建联动”乡村振兴项目以及人居环境学院微景观实践项目和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交流。

梁谦杰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通过此次深入交流,对达埔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强劲的信心。他指出,作为永春县的人口大镇和区域中心,达埔镇具有显著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资源。当前,镇党委政府正全面推进“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校政企协同大有可为,大有能为。就下一步工作,梁谦杰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重点打造示范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二是要充分转化本次座谈成果,将创新理念转化为永春乡村振兴的实践亮点,让高校创意将在香都土壤开花结果。

活动当天,师生团队还专程前往永春县达埔彬达制香厂有限公司开展实地研学,通过近距离看香、闻香、品香,观摩传统制作工艺,了解产品特色功效,聆听永春香产业发展历史,深刻体会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此次参访不仅是一次生动的非遗文化课,也为后续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提供了宝贵启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