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真干!

场景真实!

选题真做!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2025小学期教学改革以“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五业联动建设理念为核心,构建四大板块课程架构,实施三种类型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岗位课程对接实际工作,引入真实工作场景的特色化短学期教学模式,突破传统学期制的固有局限,使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产业需求实现了精准对接,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微专业”专班,岗位真干!

岗位“微专业”专班,结合区域产业和市场需求,打破学科界限,利用企业资源与行业优势,通过灵活教学与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一专多岗、一岗多能的能力,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满足其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和产业人才需求,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发挥促就业实效。

文旅乡村微景观设计 “微专业”专班,师资团队由本校“双师型”教师与行业精英组成,采用“理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开展驻村项目实战。小学期期间,专班学生围绕微景观设计与社区营造前往晋江罗山后林社区、洛江马甲镇永安村、永春县达埔镇三地进行实地调研、景观测绘、方案设计。

“物业管理” 微专业专班,通过“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的联合培养方式,锻造学员扎实的实战功底,助力学生获得“专业+微专业辅修”双证书,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率。专班依托8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企业,为专班学生提供岗位实习机会,考核能力突出者将被纳入企业储备干部计划,实现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

“综合项目”专班,场景真实!

企业“综合项目”专班,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开设企业项目专班。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围绕企业实际用人标准,依托企业资源与实践场景,深度融入企业元素,教学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开展讲座与技能培训,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等走进校园,内容聚焦行业前沿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新型业态趋势和创新商业模式;开展考证培训,依据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组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让学生毕业时兼具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

工学院汽车系开展汽车岗前训练综合项目,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进校,以双师课堂的形式,强化学生汽车服务领域的核心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与岗位适配能力,为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工学院智能制造系开展机械结构仿真集训综合项目,通过软件速通、静力学案例实战、分组实训、结果分析与报告撰写等集训,进一步提升学生仿真软件应用能力。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开展鸿蒙软件开发综合项目,通过“信亿飞织鸿蒙化”“小跟单系统”等实战项目、企业与学校混合团队的精准指导,以及开展系列技术讲座和研讨会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水平及鸿蒙技术应用能力。

联合创新产业学院开展影刀RPA低代码开发综合项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影刀RPA的技术实操板块,了解目前各行业线的业务流场景,包括流程的封装、容错、易用性和可读性。同时学习谷歌分身、信息转发器、高级任务计划等高阶技术内容。

商学院组织BIP综合项目,学生进行BIP财务数字化工程师实操与认证考试,考核内容覆盖供应商云、制造云、财务云三大领域的场景化服务能力。通过学习紧贴市场需求的数智化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商学院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餐厅服务员综合项目,对标国家餐厅服务员(高级)资格考核,聚焦高端餐饮场景,通过结构化、实战化培训,强化中西餐摆台、服务全流程、礼仪及应急处理等实操技能,助力学生通过认证,提升就业与职业发展竞争力。

教育学院组织育婴员(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以《学前卫生与保障》课程代替理论考核,通过生活照料、保健护理、教育实施等三大模块实操考核,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为婴幼儿照护及早教领域输送人才。

毕业设计(创作),选题真做!

我校为深入推进毕业设计(创作)改革,使毕业设计(创作)成果能更紧密贴合产业生产实际,真正实现真题真做。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创新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发明专利、作品创作、职业技能竞赛等)转化为毕业设计(创作);另一方面,将工艺改进、产品(服务)设计、技术(服务)创新、技艺展示等作为毕业设计(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商学院BIP专班学生通过项目总结报告设计形式替代传统毕业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绘本制作、幼儿玩教具开发、幼儿园环境创新设计等多形式的毕业设计;艺术传媒学院各专业结合“美食之都”“世遗之城”等泉州地方特色元素开展毕业设计。

此外,各学院举办了22场毕业设计(创作)学术讲座与论文检索、写作技巧培训,为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与宝贵的研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