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履职尽责的新起点。”10月14日,中缅油气管道运行技术提高班,为期近一个月的培训,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画上圆满句号。结业仪式上,缅甸籍学员代表朱先积 (Kyuu Sai Kyi)发言表示,他们将把在泉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转化为守护油气管道安全的实际行动。

9月16日,15名中缅油气管道相关企业的缅籍学员,不远千里赴泉大,参加中缅油气管道运行技术提高班。从破冰相识到非遗体验,从名胜古迹到企业一线实操,他们的知识与技能快速精进,更与泉大师生结下深厚情谊。

结业仪式上,我校副校长林文艺、能源学院书记吴茶水、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吴燕红、双馨书院书记罗永珍,能源学院申龙涉教授、王树立教授、黄德泽高工与15位学员等出席。吴茶水主持活动。


一份证书见证近一个月的耕耘

“这份证书,是对你们一个月努力的最好认可!”吴茶水的话音落下,会场响起热烈掌声。学员们分三批上台,从林文艺手中接过结业证书。这份薄薄的证书,承载着近三十个日夜的辛勤耕耘。他们从教室里的理论钻研,到实验室的实操训练;从国家管网分输站的现场教学,到石化企业的实地参访。

▲ 颁发结业证书

朱先积是缅籍学员代表,在发言中,他动情地说,“从培训启动的第一天起,全体学员便带着'补短板、强本领'的目标,全身心投入学习。”课堂上,他们认真记录、主动提问,课下勤于思考、热烈研讨,这群来自缅甸的能源工作者,用行动诠释着对专业的执着。


特别荣誉彰显中缅友谊的温度

仪式上,几个特别奖项的颁发令人动容。当朱先积从王树立手中接过“特别贡献奖证书”时,全场响起格外热烈的掌声。这位精通中文的学员,在培训期间主动当起了“桥梁”,及时帮缅甸学员翻译课程内容、沟通实训疑问,让中缅学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 朱先积荣获“特别贡献奖”

同样令人敬佩的还有黄德泽高工。这位企业导师凭借数十年油气管道运行实战经验,在“油气管道设备维护”“现场应急处置”等核心课程中,既拆解专业原理,又示范实操技巧,用耐心与专业赢得了全体学员的认可,荣获“授课优秀企业老师”证书。

▲ 黄德泽荣获“授课优秀企业老师”


技艺传承连接课堂与现场

近一个月的培训,构建了完整的“理论+实操+案例”教学体系。在油品储运调合工实训中,学员们通过维护保养闸阀、校验压力表等项目,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更从“安全防护、效率提升、成本优化、意识强化”四个维度,为岗位工作注入新动能。

▲专业课程培训

企业参访环节更是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走进国家管网福建泉州分输站、中化泉州石化和泉州特检院,学员们实地观摩油库安全管理流程,参与模拟操作,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让油气管道运行与管理知识与技能,从课本概念变成了可观察、可推导、可优化的具体实践。

▲ 国家管网福建泉州分输站现场教学

▲ 福建特检院泉州分院中化库区现场教学


文化交融让技术培训充满温情

在技术学习之外,文化的交流同样精彩。

在结业仪式上,播放的学习生活小视频,再现了一个月来的温馨瞬间。书法课上,学员们握着毛笔一笔一画写下“福”字,举着作品拍照说“要带回缅甸给同事看”;茶文化课上,他们学会泡茶后,第一杯先递给同学;文体活动里,大家默契配合玩游戏,羽毛球场上大家为彼此的球技呐喊加油……

▲ 书法课体验

▲ 茶艺课体验

▲ 泉州晋江文化体验

▲ 非遗文化体验

▲中秋文化体验

林文艺在致辞中特别提到,“通过亲手参与扎染、拓印、闽南红砖雕刻等非遗技艺的制作,大家在指尖创作中品味文化韵味,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既丰富了技术培训的内涵,更推动中缅两国教育工作者与能源行业同仁在文明互鉴中增进理解。


新的起点友谊与合作永续

当林文艺将具有泉州特色的礼物赠送给送培单位代表时,仪式达到高潮。这份礼物,象征着中缅两国在油气领域合作的延续。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学员们将把培训所学的专业知识、实操方法,转化为守护管道安全的实际行动,为中缅油气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贡献力量。

一个月前,他们为技术而来;一个月后,他们带着技艺与情谊而归。当中缅学员们手捧证书在镜头前留下笑容时,这条横跨山海的技术交流之路,已然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