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起,晋江市2025年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师资培训班(小学班、初中班和高中(中职)班)先后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A301教室顺利举行。晋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系统党委书记卓鸿源,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林文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全市各中小学、中职学校160名参训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为期6天的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由晋江市教育局主办、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承办。其中,小学班聚焦职业启蒙,中学班进一步细化为初中侧重生涯探索与兴趣定向,高中和中职侧重生涯规划与升学就业衔接,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生涯教育落地储备核心力量。

8月20日,副校长林文艺在小学班开班仪式的致辞中指出,小学阶段是生涯认知的“播种期”,本次培训将围绕自我认知、兴趣探索、习惯养成三大核心,帮助教师掌握适合低龄学生的职业启蒙方法,将晋江产业文化融入课堂,让孩子在体验中萌发职业好奇。他表示,培训会之后,学校将联合晋江市教育局建立 “生涯教育资源共享库”,系统收录本次培训的优秀教案与活动方案;组建由教育学院专家、企业导师组成的专项指导团队,通过 “线上答疑 + 线下巡校” 形式,为各校生涯教育实践提供常态化支持;同时开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作为生涯研学基地,助力生涯教育从 “课堂” 走向 “实景”。

8月23日,教育学院书记、院长姚丽在中学班开班时指出,中学及中职段培训将紧扣不同学段学生成长需求分层设计:初中阶段侧重生涯探索与兴趣定向,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职业认知,明确兴趣发展方向;高中和中职阶段则侧重生涯规划与升学就业衔接,破解学生选科迷茫、职业定位模糊的痛点;中职段围绕技能成长与职业发展,助力教师指导学生打通技能学习与岗位就业的通道。

晋江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王洁清,结合晋江教育发展实际对各培训班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学院通识教育系生涯教育中心主任朱德鹏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课程体系。

卓鸿源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培训的结束是实践的开始。他要求小学教师以“职业启蒙播种者” 身份,将启蒙活动融入日常教学;初中教师聚焦 “兴趣探索”,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知;高中教师紧扣新高考,做好 “选科与升学规划” 指导;中职教师则强化 “技能与就业衔接”,推动产教融合落地。“要通过‘一校一方案、一学段一重点’,真正构建起‘小学启蒙 — 初中探索 — 高中规划 — 中职衔接’的晋江特色接贯式生涯教育体系。”



▲ 名师授课







学习分享
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董家辉

作为一名小学心理教师,本次培训让我对生涯教育有了更系统、更深层的理解。相较于初次接触时的宽泛认知,此次课程突出了“理论+实操”的双重引导,尤其注重小学阶段生涯启蒙的实践方法。我深刻认识到,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并非定位于职业结果,而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与兴趣引导,在孩子心中埋下“未来可能性”的种子。我们要帮助学生关联自我认知与职业世界,从家庭背景和学校资源出发,开展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体验活动。建议今后能组织校际公开课观摩,推动更多教师开展实践交流,共同提升生涯教育的实效性与覆盖面,真正陪伴孩子点亮那盏属于未来的灯。
晋江市梅岭街道希信中心小学曾铭钰

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明确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应注重“体验–认知–畅想”的阶梯式路径。低年级通过《我的一天》《我的优点树》等活动建立自我觉察,高年级借助《职业小梦想》等创作任务引导职业与社会价值的关联。我深刻意识到,职业生涯启蒙需家校社协同:学校提供结构化活动,家庭配合拓展认知经验,社会资源融入增强实感。这不仅是职业认知的教育,更是素养与能力的培育,旨在破除“唯分数”导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感谢主办方与讲师团队的用心设计,期待未来持续共学共享,助力孩子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有方向、更自信。
晋江学校林鹏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生涯教育在中学阶段的桥梁作用。本次培训系统介绍了如霍兰德兴趣类型、MBTI人格工具、SMART目标法则等实用方法,帮助我们引导学生识别自身特质、理性规划未来。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本土化”实践思路,结合晋江产业特点设计职业体验活动,让生涯教育扎根现实、贴近成长。此外,家校协同也尤为关键,需共同支撑学生的中考决策与路径选择。回归教学后,我计划将所学应用于兴趣探索、角色平衡与职业认知等模块,真正为孩子的成长铺路搭桥,让每位学生看清方向、走向未来。
晋江毓英中学余杰龙

本次培训为我打开中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系统视角。从舒伯生涯彩虹图到霍兰德兴趣理论,从MBTI人格分析到多元智能挖掘,一系列理论工具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生涯定位。我尤为认同“理论结合实践”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模拟、互动研讨,我们不仅夯实了理论基础,更掌握了如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教学,激发学生内驱力。中学阶段需关注学生的决策焦虑与目标模糊,教师应成为学生生涯路上的倾听者与引导者。期待未来校际间持续协作,共同构建晋江生涯教育的新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