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至7日,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泉州举办。我校副校长林文艺受邀以《职本赋能,构建“政校行企社”五位一体社会服务新生态》为题作报告,系统分享了学校在产教融合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及成效。

报告围绕“为何融合?如何实践?成效几何?”三大核心问题展开,生动阐述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晋江市域产教联合体”和“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两大平台,通过“政校行企社”多元协同,打造高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学校始终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定位,深度融入晋江“4341”现代产业体系。这一实践的起点,源于扎根晋江、服务产业升级的初心。依托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福建唯一县域牵头单位),学校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及社区,构建起覆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技能培训生态,年均培训超3万人次,提供标准化考试服务10万余人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职教动能。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以“政校行企社”五位一体模式创新社会服务路径
政府引领方面,学校协同政府部门,搭建“泉州市物业管理学院”“晋江市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相关项目获评省级终身学习品牌;

学校主导层面,发挥既有专业优势,开发50余个职业技能工种认证和近百个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全面开展社会培训;
企业驱动维度,与华为、安踏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实现培训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社区扎根行动中,深入35个乡镇开展家政、电商等公益培训,惠及8000余名村民,助力共同富裕;
职教出海领域,牵头制定菲律宾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联合华为布局马来西亚数字技术教育,为泰国培训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积极推动职教国际化。


这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多元共赢,有效赋能区域发展: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辅导20余家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企业订单班”每年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超1000人,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林文艺强调,未来学校将继续弘扬“晋江经验”的实干精神,深化“政校行企社”协同机制,为全球技能合作与产业升级贡献职教方案。
此次研修班汇聚了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共话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我校的实践案例受到与会者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