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校党委书记傅志雄率艺术传媒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代表,赴永春县下洋镇开展“校地资源深度融合”专题调研,下洋镇党委书记陈培臻、党委组织委员林伟斌、副镇长王晓鹏等陪同。调研组实地走访曲斗小学、新村村、溪塔村等地,聚焦教育帮扶、文化活化与产业振兴,为校地深度公作注入新动能。

教育帮扶

以书为媒,点亮乡村学子梦想

调研首站,傅志雄一行首站来到曲斗小学。这里的图书室承载着特殊意义-它正是傅志雄书记早年发动捐建的。调研组不仅实地考察了图书室的使用情况,还向师生们赠送了一批红色书籍,以“大手牵小手”的温情传递,助力乡村基础教育提质。随后双方达成初步意向,依托高校资源在红色教育、艺术启蒙等领域开展系列活动,让图书室从“藏书空间”升级为“成长课堂”,为乡村学子铺就一条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

文化活化

双轨并进,唤醒知青记忆

在新村村,调研组聚焦“知青文化活化”主题,提出“文化挖掘+空间改造”双轨合作思路。艺术传媒学院将依托数字媒体艺术、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优势,对村落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整理与数字化呈现;人居环境学院则从空间规划角度,协助设计兼具历史感与实用性的文化展示空间。“知青文化是下洋镇的独特印记,我们希望通过校地合作,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传’下去。”傅志雄表示。

产业振兴

生态赋能,共谋发展新路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溪塔村林下经济与共富工坊,深入了解当地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下洋镇党委书记陈培臻介绍,镇域拥有知青文化、煤矿历史遗迹及牛姆林景区等特色文旅资源,但面临闲置资产盘活、文化赋能不足等挑战。对此,傅志雄提出三项建议:一是整合校地优势,通过高校设计力量改造闲置资产,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二是以文化赋能产业,将知青故事、煤矿历史融入旅游线路设计;三是深化生态共建,将牛姆林生态场景纳入人居、艺传等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指导学生开展主题创作

此前,艺术传媒学院已通过直播助农活动,助力牛姆林景区春节福利销售,单场直播吸引超4000人次观看:带动销售额近3000元,为生态资源转化提供创新样本。

校地协同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

调研结束后,双方在溪塔村共富工坊召开座谈会,就文旅项目开发运营乡村景观提升等议题达成多项战略合作意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文旅策划、景观设计、新媒体推广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持;下洋镇则提供实践基地与资源对接,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

从曲斗小学的书香浸润,到新村村的文化重生,再到溪塔村的生态赋能,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将以“有温度的教育、有深度的合作、有高度的责任”,为乡村振兴书写了一份生动的“高校答卷”。这场跨越校地的双向奔赴,为永春县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