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林少川教授作题为《陈嘉庚与南侨机工: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专题报告。

参加学习会的有学校在家领导、党委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全体思政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生党员代表。会议由党委书记傅志雄主持。

林少川教授是泉州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海丝妈祖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奖”获奖者,第八、九、十届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四、五批“泉州市优秀拔尖人才”,泉州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泉州市嘉庚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泉州文化国际推荐官”研修班导师,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名誉馆长。主要著作有《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南侨机工文史丛书《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等,主持创办《闽南》杂志以及主编《泉州学丛书》几十部。

学习会上,林少川教授用详实的史料、精彩的讲解带领大家穿越80多年山河岁月,重温3200多位南侨机工“弃高薪、赴国难”的赤子壮举,聆听“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上50万吨军火抢运的轰鸣声,触摸“三千英雄卫家国,如今全球剩一人”的历史温度,感受“世上再无南侨机工,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的民族心跳。精彩报告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在座的师生。

报告会后,傅志雄作总结发言。他对所有南侨机工的“赤子功勋”、对林少川教授40年如一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学术坚守致以崇高敬意。

▲ 党委书记傅志雄作总结发言

傅志雄指出,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此次学校把“南侨机工”的精神旗帜请进校园,就是为了用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师生,进一步领悟新时代教育事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命题。

会议强调,全校上下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挖掘学校及属地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用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领全校师生,全力推进“大思政课”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以“赤子功勋”为榜样,夯实“职教报国”根基。南侨机工的事迹是爱国主义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系统推进“南侨机工”主题资源向教学转化,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已开发的《南侨机工》校本教材,推动其在“课程思政”中的全面融入,强化学生对“技能报国”的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在小学期、岗位实习等实训环节中突出“精益求精、临危不惧、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塑造,真正实现“职教报国”从信念到实践的贯通。

要以“民族忠魂”为引领,构建“三全育人”生态。在泉大育人体系里融入南侨机工所展现的忠诚与担当,将“忠魂”元素融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开学第一课、军训动员、毕业典礼等关键环节强化“民族忠魂”的思政感染力。开发“行走的思政课”,依托本地红色历史资源与校内实训场所,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堂向生活、从认知向体验全面渗透。在学生社团、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中突出“爱国”“担当”的价值取向,让“民族忠魂”真正成为每一位泉大学子的精神基因和行为底色。

要以“南侨速度”为启示,培养“泉大标识”人才。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创造的“生命运输效率”,启示我们我们要坚定不移积极探索基于“产业伙伴型大学”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双轮驱动的职业本科办学模式,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人才。我们要在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职业素养和够硬本领,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输出具有“泉大标识”的高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泉大力量。

▲ 林少川教授向我校赠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