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 2016-07-19 17:06

泉州理工学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泉州理工学院 福建省环保厅供图

        国际在线福建频道报道(杨柳):日前,“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在泉州理工学院举行。活动上,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授予泉州理工学院生态文明示范校牌匾、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牌匾,并授予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联盟旗子。活动当天还举行生态文明建设论坛。

       近日,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对泉州理工学院进行了探访。致力培育人才的泉州理工学院在生态节能领域也能绽放着不一样的精彩:借力自主研发专利的神奇力量,不管是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的建筑废渣,还是令人作呕的生活污水、地沟油,在校内就能实现“吃干榨尽”,不仅没有给社会增加处理负担,更为学校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传承积蕴,却处处彰显“生态和谐 绿色循环”的现代理念,创出了自身鲜明的发展特色。

      放眼泉州理工学院校园,遍布校园各角落的植被和各建筑物中的立体分层绿化,令人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步入学校主楼的内部,记者看到,大厅正中的采光天井中,绿宝、榕树等一株株挺拔的绿色植物枝繁叶茂,充满了生机。负离子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该处的负离子数都在3000上下浮动,是普通室内的数倍,与森林中的负离子含量相近。在尽情呼吸着清新空气的同时,记者发现,与刚才没一丝微风的室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处室内却有阵阵清风徐来。原来,外面的热空气经过湖面、校园绿化带、立体分层绿化等的层层阻隔,热量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学校全部采用百叶式可调玻璃窗,可将通风面积与采光面调节到最大化,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校园整体温差,较好地节省能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小环境。泉州理工学院的杨颖聪老师介绍说,泉州理工的校园绿化是全方位的,不仅“金玉其外”,更“绿满其中”。不仅把森林搬来了,连森林里的清风也搬来了。

         泉州理工学院生态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周可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刚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对画册中学校的各个楼层居然可以种树而深感好奇,现在来到这里学习生活,不仅可以享受一眼翠绿带来的惬意感,更有每日都能呼吸到森林般清新空气的“幸福感”。

泉州理工学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循环经济的理念,让曾经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的建筑废渣成了“宝”,更在该校的校园建设中“遍地开花”,节约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泉州理工学院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出的答案是: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以上、隔音隔热效果良好、建造成本低的新型墙材。建筑废渣的有效利用,只是泉州理工学院以绿色技术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缩影。其更宏伟的蓝图是:致力实现建筑垃圾、生活污水、食堂地沟油不出校门。校园规划与节能环保同行。早在校园建设初期,学校就同步建设了10组总容量达5000立方米生化处理系统,在这里,令人作呕的生活污水不仅可以提取沼气供食堂烧水做饭,净化后的中水还能回收利用,成为冲洗卫生间、绿化灌溉的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学校节约用水10万吨;如今,学校在循环经济的链条进一步延伸方面已跨出更大的步伐,前瞻性地开展沼气能源的汽车和校内游览车的自主研发;就连令人谈之色变的地沟油,在这里也成了抢手的“香馍馍”。学校自主研发的地沟油二代提炼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项目产业化后,不仅可以完全满足全校地沟油的日常处理需要,还将朝着服务晋江乃至周边地区的目标迈进,通过这种资源的无害化利用,从源头管控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

       泉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其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践行“生态和谐,绿色循环”的理念,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绿色区域”、“绿色建筑”、“绿色消费”与“绿色技术”融为一体的生态校园园区,特别是建筑废渣、生活污水、地沟油等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校园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全面清洁校园水源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泉州理工学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在享受生态校建设带来“绿色福利”的同时,如何把生态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脑海,进而形成乘积效应,带动全社会守护生态、提倡环保,共同爱护地球家园,已成为泉州理工学院重要的思考。把“环境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中,让每一扇墙壁、每一处景致都成为能传情、能说话的“活教材”。早在校园建设初期,学校就把课堂建在工地上,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完成生态理念教育和理论应用训练。学院还在全校范围开设“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等与环保、新能源等紧密相关的选修课,使学生领悟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院还结合6·5世界环境日、校园主人周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师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强化环保意识,感受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

      生态志愿者周可新介绍说,这些活动不仅在校园内构筑绿色屏障,更把生态的种子播撒于我们的心田,我们学校的志愿者组织传承了十多年了,毕业后我们还要把这种生态的理念 传承和延伸下去,推动人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有利的支持者。

      大自然赋予的生存环境无疑是最为宝贵,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实依靠与长远发展的先决条件,这是需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珍惜、去守望、去维护的。泉州理工学院正从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并举,通过各种多层面、多途径的宣传教育,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践行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据介绍,泉州理工学院是福建省首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的高校,同时也正式成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单位,校董事长吴金营被聘为副会长,校党委书记林其天被聘为促进会智囊团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