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体育与文化,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致力于服务地方体育经济产业以及人文教育产业,促进专业交叉跨界融合,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依托校内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牵头成立了泉州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并以联盟为平台,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工坊培养模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内涵,打造集“专业基础教学、通识教育实作、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习、工匠精神传承、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新时代美育新模式。
教育学院目前下设:学前教育系、体育系、通识教育系三个系。其中,学前教育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体育系开设休闲体育专业;通识教育系负责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教育学院教学成果成效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跑步育人为载体拓展学生素质的创新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潜能开发与素质拓展——坚持长跑早锻炼育体育人实施方案”;
通识教育传统文化类课程“学做传”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第一批“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省级学前教育专业二元制试点项目;
第三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创新大赛1项;
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创新的智慧1项;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项;
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项;
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
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联盟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项;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
省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项;
省级继续教育网络课程3项;
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
福建省技术能手1人;
福建省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项;
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学院目前拥有2个试点项目:幼儿照护、母婴护理。同时我校被评为国家“1+X”证书幼儿照护全国示范考核站点。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
4年制本科 | 教育学学士
01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幼儿为本、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具备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
02 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音乐、美术、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儿童体适能、早期教育等。
03 实训条件
校内设有幼儿园模拟教室、婴幼儿卫生保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学实训室、感统训练室、幼儿建构实训室、少儿体适能训练室、儿童绘本室、舞蹈厅、琴房、电子钢琴教室、美术教室等,校内还建有幼儿园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
同时,学院与三十多家省、市示范幼儿园、高端早教机构建立了长期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学业中见实习任务完成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思考与研究的实践平台。
04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幼儿园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机构教学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等工作。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
休闲体育
4年制本科 | 教育学学士
01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休闲体育运动、休闲体育产业等知识,具备健身康复运动技术教学与培训或青少年体适能运动技术教学与培训或休闲体育活动和赛事项目管理能力,具备赛事策划与组织、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休闲体育项目开发与市场推广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休闲运动教育与培训、休闲体育赛事策划、休闲体育项目策划与推广、休闲体育俱乐部经营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02 课程设置
课程涵盖体育产业概论、运动解剖基础、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运动损伤康复等基础课程,以及体育专项技能训练(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田径等多个项目)、休闲运动组织与管理、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休闲体育营销实务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校还提供游泳与救生、体育旅游设计与开发、体育赛事运营与组织、青少年体适能训练等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03 实训条件
校内拥有各类先进的体育场馆和训练场地,包括中国田协认证的标准田径场、标准训练场、专业体能训练中心等。此外,学校还承办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如亚洲大体联足球亚洲杯、国家大体联足球世界杯等,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机会。同时,学校还与ISTA国际运动训练学院、市体育局、安踏等多家优秀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
04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大众体育健身指导、体育赛事运营与场馆管理、体育俱乐部(协会)运营与管理、体育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工作。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学院通识教育系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作为泉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依托校内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牵头成立了泉州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并以联盟为平台,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工坊培养模式,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内涵,打造集“专业基础教学、通识教育实作、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习、工匠精神传承、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新时代美育新模式,提升职业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通识教育传统文化类课程“学做传”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果。学校先后被泉州市社科联授予“传统文化科普基地”,被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授予“传统技艺传承基地”,被泉州团市委授予“泉州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于2022年获批“全国非遗教育特色院校”。“海丝文化”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
从资源、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搭建出服务传统文化课程实践的多元平台,即以艺术工坊、书院为资源载体,依托书画、剪纸、陶艺、花灯、沙画、提线木偶等十大艺术工坊,衍生出课程包、文化社团与大师工作室,赋能六大书院的主题文化活动;贯穿课内、课外的时间安排,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体验的双向融通;延伸校内、校外的空间平台,推动政校行企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网格化、立体式的传统文化课程实践平台,实现了实践创新。每个书院以传统节日为主线,开展传统文化类实践活动,补充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建设安平桥、五店市、闽台缘博馆、泉州非遗馆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宣传册设计、调查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学生以志愿者、小助教等身份参与校外文化服务与实践活动,由传统文化学习者、继承者,成长为传统文化讲述者、传播者,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从资源、时间和空间上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丰富与拓展了实践路径,让学生沉浸式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身体力行感悟文化魅力,传承文化之魂。
致力打造“一院一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以赛促教,以赛育人,营造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开展课程专题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论坛、传习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汇聚在地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各项文化艺术类赛事中取得佳绩,作品深受好评。五项作品获得全国剪纸艺术展二等奖;陶艺作品“海的女儿”“圣火”入围泉州市非遗文化大赛决赛,并被泉州非遗馆收藏展示。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学生非遗手工作品展位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高度赞扬。近3年累计6500人次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及活动,荣获1250项荣誉。
学校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学校入选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成8个校外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拓展社会服务项目,除承接侨联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外,还承接周边地市及乡镇文创开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做到有平台、有基地、有渠道、有服务,形成较完整的社会实践服务体系。近三年来,共计4000人次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服务总时长超1万小时。
牵头组建“传统文化教育联盟”,形成非遗教育“泉大经验”,得到省教育厅、中华职教社、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受到学习强国、光明日报、人民网、新福建等主流平台、媒体多次宣传报道、高度评价,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官方运营、菲律宾电视台等境外媒体高度赞赏;先后受邀到台湾大学、复旦大学、首届全国民办高校书院制改革研讨会等高校、会议进行分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