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社会实践⑮|双馨书院:“泉韵遗风”文化魅力探索团——行走海丝,探秘世遗

编辑:团委   日期:2024-08-03阅读:

探寻泉州这座“光明之城”的古韵,厚植青年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让泉州世界历史遗迹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华,6月底,双馨书院团委从“三下乡”活动的背景出发,组建了“泉韵遗风:文化魅力探索”实践团,开启了为期15天的泉州二十二处宋元时期遗迹故址的探访之旅。实践团成员将这二十二处遗迹故址分为制度保障、多元社群、商品产地、运输网络四个部分,分别对其背景、文化内涵及旅游价值进行研究,全面了解和记录了这些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状,旨在深入挖掘这些历史遗迹的内涵,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宣传好这些遗迹,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推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一、泉韵探秘,稳步前行

在为期5天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按照最后精心定制出来的规划,带着饱满的热情,开启了泉韵探秘之旅,本次探秘之旅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制度保障、多元社群、商品产地、运输网络,实践团成员深入这些世遗点,感受泉州世遗点的文化魅力。

Part 1 制度保障:

泉州官方与民间贸易保障体系

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泉州九日山祁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等5个世遗景点。这是他们首次深入了解泉州文化,因此在参观过程中充满了好奇。他们详细了解了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用心感受着每一个世遗点的独特魅力。令实践团成员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泉州市舶司遗址,他们遇到了一直守护着“古海关”的吴秀满奶奶。吴奶奶深情讲述了市舶司遗址的由来及其变迁,她说:“市舶司遗址是我生活了一生的地方,我不忍心这份世界级的珍宝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于是我开启了默默守护市舶司遗址的使命,这一守就是 70 年。”听闻吴奶奶的经历,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古代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市舶司遗址的文化魅力。这部分的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这些景点共同体现了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海洋文化特色,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吴奶奶的合照以及团队的合照

Part 2 文化交融:

泉州多元宗教与文化社群遗产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文庙与学宫、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7个世遗景点。在这之前,实践团成员就听闻泉州是一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此次能够亲身感受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流,实践团成员们的内心激动不已。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君岩造像,当他们来到老君岩造像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块刻有“老子天下第一”的巨石首先映入眼帘,大家纷纷上前拍照留念。再往里走几步,一尊巨大的老子石像矗立在那里,栩栩如生,慈眉善目间透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神韵,令实践团成员们赞叹不已。在老君岩前,实践团成员们静静地伫立着,沉浸在这千年古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神秘的宗教氛围中。山风轻拂,仿佛是老君的轻声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通过这一部分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泉州这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其丰富的宗教和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图为实践团成员集体在老君岩的合照

Part 3 匠心独运:

泉州古代商品产地的历史见证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探寻泉州古代商品产地的历史见证。泉州德化素有“瓷都”的美誉,实践团成员初至德化窑址,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展馆内陈列着众多德化窑址出窑的陶瓷,它们精美绝伦,做工精致且逼真,令实践团成员们震撼不已。欣赏完这些精美的陶瓷作品后,再往里走,便来到了制作陶瓷的窑址。实践团成员刚到窑址,就对那条由泥土和石块堆积而成的长长的窑洞充满了好奇。经过讲解员的介绍,他们才了解到这就是用于烧制陶瓷的窑洞。通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实践团成员还深入了解了窑洞的构造以及德化白窑的制作工艺。德化白瓷以其逼真、细致的技艺,让人们真正领悟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内涵。大家明白,每一件精湛的陶瓷作品都离不开匠人的精心雕琢与呵护。磁灶窑址和德化窑址是泉州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遗址,展现了泉州陶瓷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而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则是泉州古代冶铁业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泉州在古代冶铁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遗址见证了泉州古代商品生产的繁荣,也彰显了泉州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德化窑址的合照

以及在磁灶窑址听讲解员讲解的照片

Part 4 航标与渡口:

泉州古代运输网络的遗产探秘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等7个世遗景点,探秘泉州古代运输网络的遗产。泉州作为沿海城市,在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上运输进行商业交流。在这部分探寻之旅中,洛阳桥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当他们初次踏上洛阳桥时,便被脚下踩着的将近两米长的大石块所震撼,纷纷忍不住用手触摸。行至桥中间,望着桥下的海水,实践团成员们更是为洛阳桥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他们发现桥墩采用了船形设计,还巧妙地运用了“筏型桥基”与牡蛎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江流湍急、海潮汹涌的环境中依然坚固稳定。经过深入探寻,实践团成员深刻领悟到洛阳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丰碑。桥上的碑刻、石雕、望柱、扶栏等,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艺术成就,展示了古代泉州人民卓越的建筑智慧和工程技术。顺济桥遗址则是泉州古代桥梁建筑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泉州在古代桥梁建设领域的辉煌成就。江口码头和石湖码头作为泉州古代港口的重要遗址,见证了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荣景象。六胜塔和万寿塔作为泉州古代航标的重要遗址,为古代海上贸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导航和指引。通过这部分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泉州古代运输网络的发达是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洛阳桥桥身的照片

以及实践团成员在洛阳桥的合照

二、泉韵敛迹,臻于至善

在经过8天的外出探访后,实践团成员成功地完成了对 22 个世遗点的调研工作。不过,他们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趁热打铁,迅速投入到后期的资料整理和成果制作中。实践团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彼此之间相互配合,从而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正是因为他们的高效团队合作,才能够陆续完成原计划的任务安排。目前,实践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包括22个原创讲解视频、3个宣传视频以及4篇世遗点宣传图文,此外还有一副原创的泉州22个世遗点旅游攻略手绘图。这些成果都将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以及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发布和宣传。同时,实践团让在宣传打卡方面不断更新有关泉州历史的创意视频,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泉州宋元时期的历史遗迹。他们希望,以这些新奇的形式,为泉州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泉州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DA2D3

图为实践成果讲解视频、

攻略、宣传视频系列的海报宣传照片

三、泉韵感怀,用心体悟

镜头下记录的是故事的风景,汗水下涌动的是青春的热血,这场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让一群炽热的灵魂相遇,一路上的艰难苦楚,都铭记在每个的心中。永远记得你们跟我说“我不会,但我肯定能学会”、“我们一天拍了四个世遗点!”,在震惊的同时又心疼。一遍遍的推翻重来,一次次的不行重做,大家没有怨言,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进。我们每个人都在用不一样的方式,用年轻人更能接受的形式,想将泉州世遗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世遗,为泉州的文旅做出自己一点微薄的贡献。通过这次的实践,我相信定会让广大青年对于泉州世遗有更加不一样的理解,对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指导老师 郭晓聪

探秘泉州世遗的社会实践,宛如一场奇妙的时空穿梭。那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同一座座历史的丰碑,静静矗立,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从壮观的清源山到古朴的西街,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在实践中,我深刻领略到泉州世遗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次经历让我心生敬畏,也激发了我传承和保护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决心,愿它在岁月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23应化3班  陈美玲

一群人,一条心,在这个暑假有幸和实践团成员一起去探索了泉州世遗文化,领略了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昌盛,你们的“我可以试试”、“这个我会”、“我觉得可以这样”话语至今还响彻在我的耳边。带着这份团结向上的精神,我们一起漫步在泉州的世遗景点,被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古老的寺庙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精美的石刻展现着高超的技艺。在探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每一处遗迹都是岁月的见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22信安1班 马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