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鸿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
师从杨度、吴孙滚、黄奕缺等名师,主要行当生行、丑行。
中国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木偶专业主教老师。
代表作品有:《相公爷踏棚》,《楚汉争锋》,《水漫金山寺》,《目连救母》,《钦差大臣》,《火焰山》,《卢俊义》,《小沙弥下山》等剧。
2000年第五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荣获个人金奖。
2003年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荣获个人金奖。2012、2014、2016年连续三次获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指导老师奖。获得过全国及省,市多项奖项。
从艺以来多次代表国家对外出访演出,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中国木偶艺术的足迹。
2023年5月24日下午,我院联合校团委组织泉大职教月非遗专题讲座。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应鸿老师应邀为泉大学子们讲述木偶艺术的“前世今生”。
陈应鸿老师讲述泉州木偶戏的起源和发展
黄文君老师展示木偶表演
陈应鸿老师与在场学生互动
陈应鸿老师从提线木偶的由来、发展再到泉州提线木偶的形成及演化等历史娓娓道来,并为在场师生展示世界级非遗“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与学生互动期间,陈应鸿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向师生阐释青年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肯定了我校师生对于了解非遗文化的积极性。
学院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的方式,让大家近距离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进非遗在校园的传播普及,吸引青年争做非遗守护人,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木人戏“等。泉州及闽南语系地区,习称“傀儡戏”“嘉礼戏”。有学者称之为“泉腔傀儡戏”,其与远古巫文化关系甚密,本为“丧家乐”,汉代成为“贯彼五行、超诸百戏“的独特表演艺术,晋唐时随中原移民南迁入闽。唐末五代即已在泉州地区流行,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从未间断。历经千年不间断的传承与积累,泉州傀儡戏仍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包括“压脚鼓”、“钲锣“等古乐器及相应的演奏技法),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