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古厝风貌
焕发闽南韵味
闽南古厝作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闽南古厝的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利用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化修复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古老建筑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还能促进文化与科技、艺术的融合创新,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厝梦重构实践团
福林村
福林村村委委员许俊豪带领实践团小队对福林村进行了参观,参观过程我们也感受到福林村拥有丰富的古厝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古厝多为红砖白石、飞檐翘脊的结构,风格华贵而不张扬,恬淡不失灵韵。比如意大利驻厦门设计师设计的端园,中西合璧格调;雕刻精美的书投楼等。
福林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尤其是华侨文化,福林村有大量的华侨,他们不仅在海外发展,还积极支持村里的公益、慈善和教育事业,村里大多建筑都是他们出资建造。
考察福林村
经许俊豪同志介绍得知,2016年,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对福林古厝进行了修复和设计,尽可能的还原了它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尤其是福林村的书投楼,改造面积367平米。从杂草、垃圾、破旧的墙面转而“云岫福林”的庭院设计。
下面分别是书投楼、渡槽墙、耕读园。
厦门大学在福林村的古厝修复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贡献堪称巨大。通过对古厝的深入研究、科学修复和活化利用,厦门大学不仅为福林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然而,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仍有一些古厝未能得到及时修复。我们了解到,修复古厝所需投入的成本极为昂贵,尤其是那些长期荒废的古厝,其修复费用更是远超其他建筑。存在结构受损严重、材料稀缺与昂贵等问题。
思考讨论
采访得知:
2019年对整个福林村传统村落进行防护,目前已修缮十栋传统建筑,完成六栋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
2025年修缮计划继续对绿野山房进行活化和修缮,涉及资金350万。
福林村整体规划以乡村旅游研学为主,形成旅游开发格局,未来将针对传统古村落进行课程研发,与高校共建合作,开发美育课堂和研学活动。
传统古村落修缮设计理念是修旧如旧,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不破坏原有建筑的规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提出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关于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要求。所以在修复古厝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意愿,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注重挖掘古厝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探索创新活化的方式修复古厝,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上一条:寒假社会实践 | 三创书院“福”文化社会实践团:滂湃春潮迎新岁,福泽邻里暖人心 下一条:大学生社区实践丨三创书院团委与龙湖镇团委调研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