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有机融合,2019年6月12日,郭霏霏副校长在338会议室进行了“专创融合、激发“灵性”,培养学生完整能力”专题培训。教务处、各二级学院领导及骨干教师等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郭副校长通过对比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理想与现实,提出大学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更重要的是学会创新。接着郭副校长借助新“三魂七魄”、创新力测试、水池面积扩大练习等引发在座老师们的思考,并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对本科职业教育的理解引出本次培训的主题:更完整的能力应包括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工程方法、工作方法、社交方法。

首先是思维方法,郭副校长介绍了黑白三角创意笔记法、思维导图及否定提问法,结合案例分析及方法练习,让在座老师们深入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技巧,学会如何与学生互动。

其次是学习方法,郭副校长表示目前普遍的授课方式都是被动学习,老师们要学会用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吸收知识,主要介绍了三条线笔记法、ORID焦点讨论法及六顶帽子思考法,建议老师们利用这些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记笔记。

接着是工程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安全帽撞击体验装置改进”和“乒乓球运动衣装的功能分析”为例阐述了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功能分析、相互作用分析、功能建模等,接着引出经典TRIZ理论,重点介绍40个发明原理,包括独立、组合、提取、非对称、合并等。工作方法主要介绍了SWOT法、OKR工作法、鱼骨图和PDCA循环法,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如何巧妙应对工作问题。
最后是社交方法,包括沟通视窗(居哈里窗)和冲突处理模式,提出应尽可能让开放区最大化,打开社交面。

培训结尾,郭副校长强调结合前面这些方法,要学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和软著,并总结了五种方法讲解的顺序是基于产生创意-团队讨论-方案改进-生产制作-资源机会的思路,最后郭副校长利用大学生创业的典型案例提出应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强调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世界、创新改变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