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工作群内消息不断
↓↓↓
王树立教授和他的团队,这几天喜报频传,学校微信工作群里不时有人向他们发去大大的点赞和敬意!
原来,王教授所带的师生科研团队最近接连拿下了两个全国性大奖——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
而自王教授加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师队伍的近三年时间里,他所带各个团队已经斩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高教主赛道国赛铜奖等8个奖项,并发表SCI/EI检索论文8篇,中文核心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这位“银龄教授”好像上足了发条,整天都是风风火火的节奏。
一辈子都在做科研,已经习惯没有周末、节假日的生活。
2021年底,延迟5年退休的王树立,坐着动车从江苏常州南下,来到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福建省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清洁能源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主任。
王树立曾先后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州大学任教,退休之前先后任过常州大学科技与产业处处长8年、石油天然气工程院院长6年,是二级教授。
▲ 王树立教授和团队获得的专利发明和荣誉证书
2017年,他受老同事、时任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申龙涉教授之邀到学校参观。绿树成荫的泉大校园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学校对科研的重视,“当时看到董事长吴金营有那么多发明、专利,挺震撼的!我没想到一位退伍老兵,会有那么大抱负,办了一所这么大的学校,而且还那么热爱科研。听了他的事迹,真的很感动。”
王树立在高校工作了40年,曾到国内外众多一流大学考察、访问过,深知办学的不易。这一趟泉大之行,促成了他退休后加盟学校的计划。
2021年11月22日,王树立到泉大履新。之后,他接到了第一个重任,就是协助科研处完成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工程中心、汽车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的验收工作。
在他的细心指导下,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但他却一点也不像要“闲”下来的样子。
除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之外,他还在能源学院开设了《液化天然气技术》《工程流体力学》两门专业课。两三年来,他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科研工作上。周末不休是他的惯例,暑假也大多用来带领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寒假则只给自己留了两周的“年假”。
“周末时间心比较定,可以梳理思路,思考技术路线、方法,或者带学生查找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他说,“自己一辈子都在做科研,已经习惯没有周末、节假日的生活。”学生有事,即使周末,只要走到行政楼,远远就能看见王树立埋头在办公室电脑前。
干了一辈子教育,教书育人是埋在我心里的情结,发挥余热是自己的本份。
来学校之初,王树立就给自己拟了一个新定位:发挥好余热,多带青年教师做科研,多带学生去打创新创业比赛,“主要目标是将科研方法、科研条件、科研成果等科研要素融入人才培养之中。重点是要解决两件大事:一是科研问题,二是将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他说,教师和老中医一样,越老经验越丰富,自己工龄40年,身体尚好,“干了一辈子教育,教书育人是埋在我心里的情结,发挥余热是自己的本份。”
▲ 王树立教授与学校的其他银龄教师参加主题座谈会
作为国内石油天然气研究的学界名家,王树立很早就关注了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开设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他说,这是全国职业本科里开设的第一个油储专业,是可以写进中国职业教育史和这个专业史的一件大事。
“职业本科是新生事物,怎么办好职业本科,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高校,我们学校肩负着排头兵、领航者的角色。其中,不断提升科研实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自从踏进泉大的一刻,王树立就更加注意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并将自己的科研重点放在了解决地方产业的痛点上。
▲ 王树立教授在第一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向观展嘉宾介绍学校科研项目
▲ 王树立教授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七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
2024年5月31日,在山东日照举行的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由王树立、张婉蓉老师指导的《碳索未来-膜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解决方案》项目,以福建省本科组第一名成绩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成功荣获了本科组全国一等奖。
本届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有包括港澳台地区院校在内的140组项目,其中本科组有49组,包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香港都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青海大学等院校。泉大首次参赛即取得了全国第一的成绩!
▲ 王树立教授与学业辅导员张婉蓉带学生参加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和时间表的背景下,《碳索未来-膜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解决方案》项目,紧盯福建省数量众多的传统陶瓷企业减排痛点,开发的新技术可以实现捕碳99%,优于国内外目前流行的捕碳方法和技术。
参与《碳索未来-膜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解决方案》项目的张婉蓉,是能源学院的学业辅导员。2022年开春的一天,她在电梯里遇到了王树立。王教授问她,有没有兴趣一起带学生打个比赛。从没有做过科研、比赛的张婉蓉有点意外,惊讶之余又十分激动,立刻就答应了,并很快就将自己班里的10多个学生苗子组织起来。
于是,在王树立的带领下,这十几个成员的团队,从科研选题、文献查找,到企业痛点、市场调研,再到实验验证、论证答辩,直至最后模型建成……这个项目一路从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一直打到了全国第一!
细细回想,王教授当时对我的评价竟是“糟糕”,心里很开心、很感动,甚至想哭。
“这次比赛,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家级比赛,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出省……最重要的是拿到了全国第一!”参与这一项目的黄艺聪,是2021级油气储运工程2班的学生。他说,为了比赛能够顺利推进,王教授对每一个数据都要亲自核验,反复修正,“每次我修改完PPT素材发给他,不管晚上有多迟,王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查看并修改,每次都改得很认真。”
“以前,我没有直接带学生参加这类比赛,但我知道这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两年多来,在一心“发挥余热”的王树立的帮助和带领下,姚景、郝成名、马钰、张婉蓉等多位教师和众多学生参加了多项科研项目和比赛,共取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等8个奖项。
“刚到学校不久,有一次张婉蓉老师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虽然那次的活动不是很成功,效果还有点‘糟’,但能看得出她是一个很想做事的人。”于是,王树立总在寻找机会带一下这位年轻人。
直到两年之后,《碳索未来-膜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解决方案》获得了全国第一,张婉蓉才从其他同事口中知道,王教授那次在电梯里找她合作的真实原因,“细细回想,王教授当时对我的评价竟是‘糟糕’,心里很开心、很感动,甚至想哭。王教授默默推动着‘糟糕’的我走了两年多了,他不断地教我要多关注自身的成长,多挖掘有潜力的学生。我觉得他是个‘安静’的人,不仅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还会虚怀若谷欣赏他人、帮助他人。”
也许,真正的高人就是这样,总是默不作声就走得很远。而紧紧跟在他身边的那些人,猛地才惊觉“轻舟已过万重山”,自己也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
▲ 王树立教授带领的科技工作站团队
原来,那位平时寡言少语,自称是来“发挥余热”,常常拎着一个工作皮包在宿舍与办公室两点一线悄悄行走的王树立教授,心里一直燃烧着“三把火”。
人物介绍 |王树立教授
教育部高端人才(长江学者、拔尖人才)评审专家库专家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泰国格乐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河北省、宁夏自治区、重庆市等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专家
2022年,2023年先后两次入选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团队,带领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了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工科背景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企业委托课题“石墨烯涂料研发”、泉州市科技计划课题“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天然气管道泄漏在线监测系统及应急救援”等6项,项目经费1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泉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三等奖,2022年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发表SCI/EI检索论文8篇,中文核心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