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至23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红侨星火社会实践团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聚焦于红色华侨文化的传承和爱国情怀的培育,实践团在深沪镇坑边村侨史馆进行实地调研、采访侨胞、收集红色侨批素材,与共建单位侨史馆合作,创作讲解视频、制作宣传册、整理“红侨”历史资料,并制定“红侨”志的编纂大纲。返校后,实践团继续探索,访问了龙湖福林侨史馆、晋江梧林古村落等地,加深对侨乡文化的理解,并在校内举办红色华侨文化宣讲活动,传播红色华侨文化。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实践团也获得了新福建、晋江市电视台、晋江共青团等多方媒体报道,有效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红侨再传承,力量的源泉
实践团依托“1+1访谈”模式,罗列采访提纲,共计走访华侨后代、老党员、村民等受访对象6人,形成人物访谈实录视频150分钟,整合汇编《坑边村侨志》初稿1万字,为赋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侨精神”提供一手资料。据悉,侨胞们无私奉献,助力家乡发展,坑边村侨胞在菲拼搏,反哺故里,为村庄繁荣注入持久动力。在当时,海外华侨唯一能与家人传递思念的方式便是书写侨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过侨批寄寓思乡之情,肩负家庭与国家责任,实践团在侨史馆共诵侨批,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与传承。
实践团将挖掘深沪镇坑边村的红色华侨文化,结合华侨红色事迹,完善《坑边村红侨志》,推广红色华侨文化,助力坑边村乡村振兴,让大学生们成为加强融合华侨文化与红色之间的“桥梁”,呼吁更多大学生传播“红侨文化”。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人物访谈)
为更好地撰写《坑边村红侨志》,实践团访问晋江党史研究室以及金井镇书记谢清源家中,交流资料收集与撰写方法,获赠宝贵红侨文化资料,增强编纂深度。此举助力实践团继承红色基因,为史料传承贡献力量。
二、红色印足迹,华侨耀华彩
实践团深入挖掘红侨文化,依次实地走访了龙湖福林侨史馆、龙湖福林文献馆、梧林古村落、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侨批邮局、鲤城侨批馆及国营双阳华侨农场等8个场地,踏上了寻找红侨古迹的征程,深刻挖掘红侨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在实地调研中共读文献和书写侨批的照片)
调研途中,实践团师生在探索龙湖福林侨史馆的红色华侨文化中,深入挖掘“十户人家九户侨”的历史,体会华侨的爱国情怀和红色精神。在讲解员的叙述中,我们见证了施教耐先生在植物代谢研究的成就,以及许立先生在抗日和华侨事务上的贡献。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实践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和泉州西街等地,全面了解了公众对红色华侨文化的认知程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据收集,为弘扬红侨文化、提升社会认同感提供了宝贵资料,进一步升华了对红侨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问卷调查)
三、红色侨文化,启蒙课教育
“我来,我来,这个问题我来!我会!”夏令营的孩子们热情洋溢,纷纷举手争相参与红侨知识竞答。他们学习了了解了红色华侨文化历史,观看了《盼归》视频的宣传视频,影片中传递的思乡之情,夏令营的陈同学表示:“视频让我懂得,华侨华人的心始终与祖国相连,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励着我。”实践团成员的回应,不仅是对陈同学话语的认同,更是对青春使命的宣言:“华侨的爱国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定将不负使命,传承红侨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四、红色侨文化,成果初展示
“青春新助力,共谱红侨梦”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制坑边村侨史馆宣传册、制作讲解视频、汇编《坑边村红侨志》初稿、设计红侨研学路线图。实践团师生有幸接受晋江电视台采访,更大力度推动了红侨文化的传播。下一步,实践团积极传播和革新红色华侨文化,精准定位,创造深远价值。以坑边村为基点,专注细节,打造可推广的模式,并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发挥大学生专长,创造既趣味十足又意义深远的项目,以提升侨史馆的传播力和教育影响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接受晋江电视台采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侨史馆设计的宣传册)
(图为实践团成员拍摄讲解视频)
(图为实践团成员汇编坑边村红侨志初稿)
(图为实践团成员设计红侨研学路线图)
值得一提的是,红侨星火社会实践团队入选暑期三下乡省级重点团队。下一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三创书院红侨星火社会实践团将依托坑边村侨史馆平台,挖掘坑边村红色华侨文化,结合华侨红色事迹,持续打造蕴含村情文化的特色项目及品牌活动,带领泉大学生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基层,深入挖掘和传播红色华侨文化,展现华侨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