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师生代表齐聚国旗下,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升旗仪式。校党委书记傅志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蔡金佩等校领导,各学院、书院党组织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全体辅导员与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以青春之名向祖国深情告白。


“全体肃立!出旗!”英姿飒爽的旗手迈着铿锵步伐护送国旗走向旗杆。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朝阳中缓缓升起,全场师生整齐肃立、昂首注目。






“当五星红旗升起,我更加明白‘泉大青年’这四个字的重量!”学生代表、2023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徐奕琳作为学子发声,分享了自己践行校训的青春故事。

课堂上,她全神贯注钻研知识,获评“优秀共青团员”、斩获学校一等奖学金;竞赛中,她在“外研U词杯”全国英语词汇大赛中夺魁,在海峡赛金融投资赛、全国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中摘得省级奖项,以“以赛促学”练就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服务中,她牵头“向学而行”学业帮扶计划,组建小组为基础薄弱的同学答疑补短板,还参与晋江马拉松志愿服务,用行动诠释“奉献”的意义。“‘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不是口号,是我们平衡学业与工作的智慧,是突破创新瓶颈的勇气!”徐奕琳的发言引发全场学子共鸣,掌声阵阵。


“80年前,中华儿女用忠诚与坚韧赢得民族独立;今天,泉大青年要以奋斗与担当续写复兴华章!”校党委书记傅志雄在国旗下发表讲话,结合抗战精神与学校39年办学初心,向全体师生分享三点深切期许,字字铿锵,句句饱含对青年成长的关怀与对时代使命的担当。

一、以“忠诚”铸魂:锚定信仰坐标,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坚定追随者
傅志雄书记开篇便以抗战历史为引:“80年前,‘忠诚’是杨靖宇将军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仍坚守阵地的执着,是晋江侨胞跨越重洋送来抗战物资时‘我是中国人’的铿锵誓言。这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正是泉大校训的开篇要义,也是我们立德树人的根本。”他回顾学校39年办学历程:从创办之初的培训学校,到如今成为对接产业需求的“产业伙伴型大学”;面向青年学子,他特别强调:“青春的‘忠诚’从不是空洞口号,而是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大坐标’:是课堂上钻研专业知识时的全神贯注,是实训车间打磨技能时的一丝不苟,是未来走上岗位后‘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坚守。希望你们从抗战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让‘忠诚’成为青春最鲜明的底色。”
二、以“勤奋”立身:锤炼硬核本领,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干者
他提到学校创办人吴金营董事长的经历:“作为抗美援越的革命军人,39年前他在晋江金井白手起家,从小小的培训学校到如今的职业本科院校,靠的就是‘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勤奋坚守。而学校坚持多年的‘早锻炼’传统,炼就的是同学们‘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意志;老师们扎根讲台钻研技术、同学们在技能大赛中熬夜攻关屡获佳绩,这些都是泉大人对‘勤奋’的最好诠释。”针对职业教育赛道的特点,他对学子们恳切寄语:“职业教育没有‘躺赢’的可能,只有‘勤练’的底气。当前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以“创新”破局、以“奉献”担当:勇担时代之责,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傅志雄书记将历史精神与学校发展、青年成长紧密结合,阐述“创新”与“奉献”的时代内涵。他对青年学子发出号召:“新时代的‘创新’,不需要惊天动地,而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敢为人先’;新时代的‘奉献’,也不是非要轰轰烈烈,而是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希望你们以抗战精神为激励,既要做‘懂技术、善创新’的能工巧匠,更要做‘肯奉献、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书写泉大青年的精彩答卷。”
“希望你们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傅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激励着在场每一位青年学子。



▲ 学生代表朗诵《义勇军进行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升旗仪式尾声,全体师生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师生们挥舞着小国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用最真挚的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祝福,用最昂扬的姿态展现泉大青年的活力。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将继续以校训为指引,培养更多“懂技术、善创新、肯奉献”的高端技能人才,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