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共同家园、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目标及闽台融合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背景,2024年7月-8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校团委联动三创书院组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福籽同心爱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分别前往福建省内各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及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等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深化“福籽同心”认知,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渗透力与身份共鸣。
福籽同心行,笃行实干先
2024年暑假期间,实践团成员走访调研各实践地区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累计发放问卷729份,在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走访民族村落发放问卷,实践团了解到78%的村民认为文化传承及复兴得到明显加强;通过走访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村,成员们了解到在两岸关系和民族团结融合的问题上,两岸同胞一致认为台湾属于中国,必将回归祖国怀抱。
调研走访过程中,实践团共计采访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等近十位,从而得知各乡镇通过开设民族特色课程、绘制民族文化宣传墙、打造民族文化节目等形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同根共体验,互动绘团结
2024年8月,实践团中的少数民族成员与畲艺工坊创办人钟茶花一同探讨创新改良畲族服装、畲族工艺品的新技巧。成员们身穿畲族特色“凤凰装”、体验并学习畲族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并拍摄中华民族大团结沙画视频,将“融合创新,联袂共创”主旨深入到成员们的脑海中。
同时,实践团在交流中体验了各民族文化,在体验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8月10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围头村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晋江金井·围头)七夕返亲节暨福建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沙龙分享会,活动中两岸同胞的心连心,“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新党主席吴成典发出台湾同胞心中最强音。
立足民情强根基,乡村振兴展新篇
实践团通过校团委与晋江团市委共同打造的“青春共同体”这一平台,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利用所学专业,配合当地塑造红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和红色文化宣传。同时实践团成员黄淑婷任晋江市金井镇兼职团干部,对围头村独特的优势及红色资源进行调研,将成果进行分享,促进各民族共同交流,深化校地共建。
文化润心田,传统育新人
实践团聚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两岸血脉情缘,组织在闽求学台籍在校大学生、各民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演绎文艺精品。7月-8月,台湾籍成员歐奕哲与第二届港澳晋江籍青少年“寻根逐梦”夏令营(内坑营)研学学子同唱歌曲《爱拼才会赢》,鼓励孩子们深刻体会“爱拼敢赢,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走进“围头新娘一条街”,看着沿途的文创店里摆放着的围头喜娘字画,不禁发出感叹“真是有深度的作品”,了解后才知道这些作品是围头村的少儿们所创作的,象征“和平种子”,围头村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将民族团结的精神弘扬及传承。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悟,在经过调研及思考后,开展围头新娘文创设计征集,经过选拔及打磨《围缘·当归》及两岸文创IP问世。
共和扬风帆,共话启文化
实践团为进一步助力两岸交流,增进多民族感情交融,分别从畲族特色文化、两岸情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方面开展二十余场宣讲。
“红石榴”宣讲团在龙岩市上杭县官庄畲族乡及泉州市晋江市各乡镇,共计开展宣讲7场。实践团成员蓝晓梅来自畲族,她以理论宣讲方式融入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围绕畲族乡整体的国情民情进行宣讲,让群众们感受到畲族的特色传统文化,进一步感叹畲族人民的造物智慧及根源意识。
“两岸促融”宣讲团联动社工机构展开展两岸文化主题的宣讲,共计6场。以围头村与台湾同胞发生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高甲戏《围头新娘》刻画两岸关系的转变,叙述两岸心连心、话团圆的时代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联动校内部门开展“百族同心,梦圆中华”百人宣讲活动,共计9场,宣讲成员以问答互动形式引导夏令营学子认知各民族特色美食、服饰及特色节日,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共和文创,华彩绽放
为系牢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深度助推闽台融合发展,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实践团手工制作立体绘本《围缘·当归》,同时为丰富立体纸质书《围缘·当归》打造同款电子可视化有声书,由实践团成员配音讲述,制作成电子、纸质二维码实地分发传阅。
同时,成员们利用创新手法,设计金门围头两地代表性IP“金仔”“围围”,衍生系列产品,融汇海峡两岸情谊系列文创为首届晋江围头5·20亲近海峡乐享之旅·周系列活动、海峡两岸交流会等活动助力添彩。未来,实践团将继续集思广益,开创民族团结文创宇宙元。
文化润心,民族同心。致力民族大融合发展未完待续,实践团将持续立足于中华文化本位,尊重中华文化特性及其蕴含文明价值,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崛起的思想精神基础,在青春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炙热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