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1-06
党史学习||党史百年天天读 · 6月14日
重要论述1944年6月14日 《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纪念联合国日,保卫西安与西北!》。社论指出:欧洲与太平洋早已转入进攻,欧洲且已进入决战阶段,但是日寇还在向中国进攻,中国不但还没有转入进攻的迹象,而且还不能停止退却,这是今天中国的新形势。中国境内也有两种情况,敌后战场在进攻,正面战场在退却。这是什么理由呢?原因很简单,共产党坚持团结与民主,在那里充满抗敌卫国的爱国精神与再接再厉的朝气。国民党不然,没有团结与民主方针,已属中外皆知;只知伸手向同盟国要东西,满心依赖同盟国打日本,很少自力更生的意图与计划。我们希望我们的政府及国民党统治人士即刻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修改自己的政策。惟有团结与民主,离了这些,军事危机是无法解决的。目前最严重的任务是保卫西安,保卫陕西与西北。这篇社论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1950年6月14日—23日 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致开幕词,指出:我们有伟大而正确的《共同纲领》以为检查工作讨论问题的准则。《共同纲领》必须充分地付之实行,这是我们国家现时的根本大法。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选出的全国委员会,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的伟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我们必须巩固这种团结,巩固我们的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和土地改革中若干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具体说明。报告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农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条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我们在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应该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在第二天的会议上,陈云作关于经济形势、调整工商业和税收诸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