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书院首页 >> 书院特色 >> 社会实践 >> 正文

社会实践 | 瓷墨交韵,传承匠心

作者:林银鹏   编辑:双馨书院   来源:双馨书院  发布日期:2024-02-14    点击:

为进一步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历史文化底蕴,了解具有特殊价值的民俗文化,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双馨书院组建“瓷墨交韵,传承匠心”实践团,利用好金交椅山古窑址、晋江市博物馆等宝贵的历史资料,走访磁灶镇岭畔村老艺人的手工艺坊,通过“实地走访”,“学习调研”等形式,进一步推动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更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使其在新时代散发文明光芒,焕发蓬勃生机。

陶瓷,自中国古代以来,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2024年1月20日,双馨书院实践团来到晋江市博物馆和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展览厅内,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陶瓷展品,感受了当时历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解了陶瓷的多个制作过程,其中复杂的工序和高温烧制,使它们不仅稀有,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每一件陶瓷器,都体现了每一位工匠人背后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这些设计和制作技艺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是工匠精神的呈现。

在调研完晋江市博物馆和晋江市非遗馆后,实践团成员们于1月21日,前往晋江市磁灶镇岭畔村,探访磁灶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康为大师。吴康为大师以世界文化遗产泉州的22个遗产点为主体,历时三年完成长达百米的《世遗泉山晋水海丝长卷》。作为土生土长的磁灶人,吴康为大师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这幅长卷中,向我们所展示的不仅是泉州各遗产点的景色,更是他与泉州家乡之间缔结的深厚连接。

在吴康为大师工作室内,陈列满是精美的陶瓷手工艺品,在与吴康为大师交谈中,成员们了解滴水兽的知识,学习陶瓷釉下彩的历史,以及陶瓷绘画的技巧,大师说到:“磁灶窑的东西这么好,这是很多老前辈们,1000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我们还要继续发挥,也希望能够多一些人来保护和传承。”同时还明确指出了磁灶陶瓷技艺的传承应该靠学校开展陶瓷相关课程,以此调动兴趣,激发年轻一辈传承陶瓷技艺。交谈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们将会在日后对所学内容将其分享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懂得、爱上陶瓷文化。

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不同地区和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陶瓷制作传统。1月22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金交椅山窑址进行寻踪。一条条沿山坡而上的窑炉,如卧龙般蛰伏于苍翠的山林间。走进此处,引得实践团成员们联想起在以往,脚下厚重的瓷土,被窑工们以巧手和技能化成各种日用器皿,再通过刻划剔花、彩绘点染、施妆补底,结合实际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使其不再是单纯的“展览品”。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些出窑的陶瓷器皿体现着当时制陶者对工艺的执着、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自然材料的敬畏。他们尽可能注重传承和创新的平衡,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风格,同时保持对传统的敬意。

如今,磁灶古窑里,燃烧了1500多年的窑火虽然熄灭了,但静静盘卧的座座古窑炉,是陶瓷文化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勤劳智慧的先人为泉州留下的这片“海上陶瓷之路”遗珍,得到今人的珍视与保护。

穿越千年古邑,博览人文风情,赓续中华文脉,品味陶瓷雅韵。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双馨书院实践团成员们在探寻考察陶瓷历史和瓷墨文化之后,也愿意为此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深入对陶瓷的探索和挖掘,做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


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大学路1号  邮编:362268  
电话:0595-22500777, 0595-22545888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