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们与内心对话,在角色共情中寻找成长的勇气;细读《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触摸千年闽地的智慧脉络,于厝埕巷陌间感知文化传承的力量。本期“南房阅话”以书为桥,连接个体疗愈与集体记忆——14天的深度共读,万份笔记沉淀,近百人在线下沙龙中碰撞出思维火花:从心理学实验到非遗技艺体验,从情绪管理探讨到闽南服饰DIY制作……每一页翻动,都是对自我与世界的温柔叩问。
阅读之路:从线上走到线下
回溯这场由图书档案馆、教育学院、双馨书院联合举办的共同阅读之旅起点,1120 位同学曾在 14 天的线上打卡中种下坚持的种子 —— 累计 14175 份深度阅读笔记、755 人全勤打卡,4 月 9 日峰值 963 人的热烈参与,让 “每天与书相遇” 成为春日里最动人的风景。

在世界读书日当天,现场特邀到晋江市第三医院心理科主任陈荣尧担任主讲嘉宾,通过导师聘任仪式、沉浸式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及互动答疑,带领50余名学子在书香中探寻心理健康知识,结合临床案例解析情绪管理与自我成长,以“阅读+心理”的创新形式深化青年学子文化素养,助力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生态。

多元分享:文字绽放舞台
在万众期待的“南房阅话”线下深度阅读沙龙暨阅读之星评比现场,我们邀请到了教育学院姚丽院长、教育学院苏萍教授、教育学院卢蕙娟老师、双馨书院党总书记兼院务主任罗永珍老师、双馨书院团委书记郭晓聪老师、图书档案馆副馆长郑春梅老师、图书档案馆陈伽屏老师等评审嘉宾莅临现场。



阅读展演环节上,10组同学创意频出。《从抑郁泥潭到阳光彼岸:蛤蟆先生的治愈日记》分享心理疗愈;《心“帐”漫游记》用手账记录感悟;跟随肖慧敏、童慧一起《共赴福建名篇盛宴》;《心灵之旅》以独白传情;《十一次面谈》展现角色觉醒;《跟着蛤蟆先生,寻找内心灯塔》续写故事;改编歌曲《天若有情》别具一格;《惠安女OOTD》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陈锦溢书评深挖书籍内涵。






最令评委老师和读者们感到惊艳的莫过于《与妻书》情景剧。通过读者们的生动演绎,将林觉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舍弃个人幸福,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念投身革命,展现革命者“舍小爱成大义”的牺牲精神;陈意映承受丧夫之痛,仍以抚养遗孤延续生命希望,体现乱世中女性对家庭责任的坚守,以及以隐忍成全大爱的无私品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思维共振:交流拓展视野
分享结束后,各组围绕 “如何将书中智慧转化为生活实践” 展开热烈讨论。同学们或临摹经典段落、或绘制思维导图、或分享阅读方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去粗取精、凝聚共识。“有效的深度阅读需要五次蜕变:沉浸式阅读、联结生活、发现价值、刻意练习、提取内化。” 主持人提炼的阅读五步法,在小组共创的手账与思维导图中得到生动诠释。当不同观点交织,当困惑与启发并存,阅读真正成为 “共思” 的载体。







荣耀时刻:阅读之星评比
经过阅读打卡(20%)、深度笔记(30%)、线下展演(40%)、知识抢答(10%)的综合评分,活动最终评选出:
一等奖(1 名):黄佳乐
二等奖(2 名):张鸿斌、钱心悦
三等奖(5 名):黄雨欣、胡艺多、邵薪铫、林晓云、洪鸿容
优秀奖(10 名):林嘉华、郑航坪、周以琳、童慧、肖慧敏、江晨瑜、吴芳芳、王吴雪、王玟臻 、饶紫昀
阅读永不止步
当沙龙在集体合影中画上句点,书页间的哲思与舞台上的热忱早已在参与者心中埋下种子。正如主持人所言:“那些在阅读中产生的感觉,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与路。” 从《蛤蟆先生》的心理探索到《与妻书》的家国情怀,从传统典籍到现代心理学著作,“南房阅话” 始终相信:当更多人在共读中相遇,当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校园便有了最动人的模样 —— 那是书香浸润的温度,是青春与智慧共振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