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5年度学风建设报告
优良学风是高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我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和《福建省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实施细则》(闽教科〔2013〕29号)的要求,学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我校2015年度学风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风建设总体情况
学风建设一直是我校管理和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人参与,全面建设,并且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基于此,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学风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全校学风建设组织体系
学校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对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责任,组建了一支精干的教风、学风工作队伍。各院、系、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完善
相应机制。
(二)制定学风建设相关文件,保障学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为规范学术行为,坚持学术诚信,维护学术道德,弘扬与践行“忠诚、勤奋、创新、奉献”的校训精神,促进学术创新与繁荣,我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制定了其他相关文件,对学术行为进行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处,制订了《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等,这些文件的制定实施,为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书育人
1.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落实教师育人职责,发挥教师育人作用;严格执行教师业绩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 提高考核效果; 加强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严谨治学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加大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教风检查、评比等活动,发现典型,树立榜样,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推行学生学业导师制,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专业学习辅导相结合,促进教学相长;强化教学管理,完善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听课、期中教学检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平时学习状况,提高平时成绩在学业考核中的比重。
3.加强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督查。完善学生、同行、督导相联动的评教机制,扩大督导队伍,发挥督导作用,提高督导效果。
二、所开展的工作和成效
在设立职能机构、制定相关制度文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加强学术规范、学风道德的学习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务实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逐渐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全面提升我校师生学术素养、人格品质,维护规范健康的学术氛围,促进科研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学风建设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学风建设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推进,坚持以教育和惩戒相结合的手段,使学风建设成为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渗透到我校各项科研教学活动中去,形成从师生到院系到学校的全面良好健康的学术氛围,净化学风环境,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术繁荣、教育发展打好基础。具体进行工作计划有:
(一)进一步加大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师生中积极推行学术行为、学术道德自律、自检行动,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先进师生事迹,通过专题报告、研讨、论坛等形式对学风建设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使学风问题进学校、进书房、进大脑。
(二)加强学风问题的网络平台建设。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强化监督管理过程,促进科研人员加强学术道德学习,提升学术创造力。
(三)举办知识产权、学术规范等学风建设的培训班。增强科研人员的学风意识,提高学风建设的责任感。
(四)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建设,将学术道德水平的考量纳入到师生业绩、素质的考核范围中,形成综合全面的考核体系,有助于优化教风学风的形成和保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不良学风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出现的不良学风行为有:抄袭、考试作弊、等等。这些现象破坏了高校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也造成了一定负面的社会影响。
(二)不良学风的成因
1.社会不良环境的侵蚀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长期存在。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正在形成某种冲突,这种冲突短期内难以完全调和,而一些不良行为、不当形式甚至会在短期内获得“现实利益”,对学校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导向。同时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努力获取回报的研究积极性、学习积极性。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与标准等方面,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结果等会产生一定影响,很多学生甚至怀疑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是否有用,故出现消极应付现象。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但学校的支撑条件如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等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下降。
3.教师、学生自身问题
由于大学教师承担的科研、教学和进修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次数较少,时间长了教学能力有所下降,即使满腹经纶也无从教授,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学生自身也存在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面对人生,产生迷茫,面对学习,无从下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就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混文凭,没有把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作为学习的首要目标。
4.网络时代的发展,为不良学风提供了土壤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网络上有海量信息,使学生可以随时了解本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部分学生对网络内容简单拼凑、机械组合,甚至不假思索、辨别地照抄原搬,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成果。部分学生不去探究网络信息的渠道和来源,不去分辨网络信息的对错和真伪,导致面对信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导致学习减少、研究减少、创新减少,高水平论文和成果减少。
四、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的学风建设原则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复杂工程和系统工程,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正确的理解,只有如此,学风建设才能抓得主动,才能占领制高点。加强学风建设,要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通过教育加强引导,通过制度加以规范,通过监督实现约束,通过查处予以警示。要注重过程管理,体现重在建设的原则,建立健全优良学风工作体系。
(二)建立常态化的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
要把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强化教师、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查意思、自控意识和道德养成,将科学道德教育和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范畴和职业培训体系,纳入行政管理人员学习范畴。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弘扬高尚的师德风范,努力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以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切实将对优良学风的追求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以教师为重点,强化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要深刻认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牵引作用和影响力,把教师队伍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学风建设的“火车头”,从教师入校、入职开始,建立全过程的学风考核机制,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自觉抵制不良学风和行为。要明确教师学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在教师的晋职、晋级及考核中,实行不良学风“一票否决”制。要切实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应定期对指导的学生进行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监督与约束
高校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也就是对学生的培养,学校优良学风的建设,也是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大学生。当前形势下,部分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小环境、学生个人主观原因等影响出现了诸多不良学风行为。要解决大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从学校层面上讲,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抄袭作弊、浮躁浮夸、弄虚作假等各类不良学风的行为。要建立体制机制,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监督与约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纠正。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进课堂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双向关心和帮助,共同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201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