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提升学生实习就业质量。3月19日,能源学院院长刘康林、书记吴茶水带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唐洪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带头人邓志安一行,赴福建海泉化学有限公司、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交流。双方围绕企业用人需求、人才培养定位、实习就业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助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产业一线,感知行业变革

调研团队首站抵达福建海泉化学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公司在氯碱化工、新材料研发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双碳”目标下绿色生产工艺的升级实践。


在福海创石化公司,学院一行深入炼化一体化园区,观摩PX(对二甲苯)、PTA(精对苯二甲酸)等核心生产线的数字化管理流程。企业技术专家分享了石化产业链延伸、高端化学品研发的最新动态,并强调“智能化、低碳化、高端化”已成为行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
共话人才需求,赋能实习就业
座谈会上,海泉化学技术规划部经理尤金发介绍,随着企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亟需具备化工工艺优化、环保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与学院未来可以有优质生源到公司就业。福建海泉化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里谢炎滨介绍了公司业务发展、技术创新及未来人才储备规划,希望在未来公司在人才引进有需求时,可以提供专场人才招聘。

福海创石化人力资源总经理罗枝营高度认可学院往届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分析企业现状及岗位用人需求、岗位的技能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负责人唐洪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负责人邓志安分别从专业角度,与企业技术骨干展开探讨交流。
刘康林院长详细介绍了能源学院的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特色及近年来在化工、能源领域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学院始终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产业伙伴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此次走访旨在精准把握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需求,动态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此次走访标志着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能源学院与海泉化学、福海创的合作迈出第一步。能源学院将持续拓展产学研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零距离”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