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和“三个好”

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和“三个好”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书记好党课】江淋淋:小渔村里的“大”文化

作者:党委组织部   编辑: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   来源:党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4-06-09   点击:

“书记好党课”展示:小渔村里的“大”文化

 

    一、主讲人简介

江淋淋,198210出生,20084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师,2022年9月起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副书记。

主要荣誉:

1.2023年获福建省思政课金课遴选本科组二等奖;

2.2021年获省“三个百堂”高校思政课精品课暨第二批“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3.2021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福建省“云上风景”优质网络课程;

4.2020年《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获泉州市思政教育精品课程;

5.2023年,在第十六届泉州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摩会上做公开示范课分享;

6.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校级“停课不停学”优秀教学案例;

7.2023年获校级公开示范课一等奖;

8.2019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选校优质课程;

9.2020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入选校优质课程;

10.2021年获校优秀共产党员。

二、文本讲稿

【导入】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您知道什么是簪花围吗?

在泉州湾的入海口,静卧着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渔村——蟳埔村。这里的姑娘头顶鲜花,她们把头发盘成海螺状,穿上一支象牙簪,再用鲜花的花苞串成花环,圈戴在脑后,最后插上配色大胆的鲜花或绢花,这就是蟳埔女的“簪花围”。

就在两年前,蟳埔村还是一个少人关注的村落。走进村里,空气弥漫着海的气味,上了年纪的妇女会在发髻中插上三两朵红花,来街边售卖海鲜。由于平时很少有外人来访,村民们习惯用闽南语交流。

“今生簪花,来世漂亮”。2023年初,赵丽颖的“蟳埔女”造型“出圈”,明星效应让这座草根渔村迅速跻身一线网红打卡点,春寒料峭里,蟳埔村里依旧“百花盛开”。

街头巷陌,处处是头戴簪花的游客,放眼望去,人头攒动如同一座“流动的花园”讲到这里,可能有同学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师生互动】蟳埔村为什么会“火”出圈?

蟳埔村的“火”,看似偶然,实非偶然。深入到蟳埔村的转型发展中,我们会发现,这个自古以打鱼贩鱼为业,知名度不高,自然风光在拥有众多海滩港口的福建也并不“出挑”的小渔村,在现代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上,一方面是传统渔业生产方式呈现老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另外一方面,传统服饰和习俗,与现代生活出现割裂,村民们纷纷放弃繁琐的传统习俗。

面对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怎么办?

察觉到这一微妙变化,泉州市委市政府很快打响了一场传统文化保卫战。

【视频案例】蟳埔村

蟳埔村地处泉州湾出海口,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街道。宋元时期,泉州海上经济非常繁荣,商旅往来贸易丰富,被称为的“东方第一大港”,古称“刺桐港”,而蟳埔村正是位于古“刺桐港”交通要道上。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海丝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蟳埔村形成蟳埔女服饰、蚵壳厝、妈祖巡香祭祀等传统民俗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蟳埔女习俗,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是蟳埔文旅诞生奇迹的一年,但这种走红并非无迹可寻。早在十多年前,泉州市委市政府就与居民共同打响了一场民俗保卫行动,为今天“蟳埔花开”播下种子。

(一)“一轴、一环、一线、五区、三界面“的规划保护区

俗话说得好,要发展,先规划。

针对蟳埔村管理方式不当、破坏性建设等一系列“不宜居”的问题,2013年,泉州出台了《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整治规划》。将蟳埔村的资源规划为“一轴、一环、一线、五区、三界面”,建立严格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有效遏制了蟳埔村乱搭乱建的现象。

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与蟳埔社区成立泉州东海蟳埔文旅有限公司,引导帮助村民修缮蚵壳厝,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蚵壳厝的原貌。对于保护相对完善的蚵壳厝,组织群众,改造成观光旅游的景点或者民宿。如今老旧的蚵壳厝变了簪花体验馆。在插好花之后,一些游客会顺势倚身在蚵壳厝边合影留念,鱼鳞般的蚵壳墙映衬着五彩花朵,别有一番民俗之美。

(二)“线上+线下”联动策划,扩大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丰泽区政府抓住旅游业复苏的关键,围绕市委创建“21世纪‘海丝名城’”的目标,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决策部署,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策划,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线上直播和吸引游客到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传播蟳埔习俗。比如,重启蟳埔影响最大、全体居民参与且传承 400 多年长盛不衰的“天香巡境”民俗活动,集中展示蟳埔女传统服饰,吸引30余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话题总浏览量接近千万人次,成功将蟳埔女、簪花围打造成为文化名片、文旅资源。

蟳埔村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今年村里周末和节假日日均人流量相当于往年的20倍,达到日均约2万人次。

(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留住当地人才

大量涌入的游客改变了村庄数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村里的簪花围盘头店从年前的不到10家,到现在将近200家,不少店一天就接待一百多个客人。老一辈人纷纷拾起传统手艺,开小船的爷爷、挖海蛎的奶奶告别了风吹日晒,在家里上岗就业,旺季时一天能有数百元的工资收入。有人开玩笑地说:市区各个市场卖海鲜的蟳埔阿姨变少了,而簪花店盘头的阿姨却变多了。

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也回到村里,将汉服、马面裙等传统服饰引入造型搭配,当起“造型师”;在1.6 公里的海岸线上,海鲜酒楼生意火爆,也带动了村中旧厝的租金收入……

打造原生态渔村,将蚵壳厝改造成民居,让游客在此可以闲逛,住蚵壳厝小旅馆,穿上传统服饰,还可以与当地村民一起体验出海劳作和挖撬海蛎壳,打造休闲旅游.这样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又改造了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农业。

“今年旅游业的爆火,每家每户平均增收约有 30%以上。”将传统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用文化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蟳埔村正努力擦亮文化这一底色。

蟳埔这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从“爆红”到“长红”,花开不败是文化内驱力,是我们越来越高涨的文化自信。

以带有宋元时期泉州海洋文化显著印记的特色建筑“蚝壳厝”为背景,以原有的蟳埔歌友会为基础,升级村口大舞台,打造本土极具特色的音乐活动品牌——“蚝听”村口音乐会,邀请知名闽南语歌手、原创乐队、音乐人、蟳埔歌友会成员同台演出。

【视频案例】蟳浦“蚝听”村口歌友会

这个活动吸引各大直播平台超 40万人次在线观看,让蟳埔乡村文化火爆出圈,持续保持热度。

这些年高品质的文化推广则越来越多了,像《妈祖天香巡境》《浔埔女服饰设计》《漫步海丝  悦见世遗》专题研讨等,这一个个富有时代创意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活动,不仅记录了泉州作为历史名城的历史底蕴,也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主流价值观,还原传统习俗打造城市印记,也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瞻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前景,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要义,赋予新的内涵,绽放新的光彩,共同努力建设好、不懈奋斗的文化强国。

三、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