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吴家伟参加高考,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很委屈地来到泉州理工学院;3年后,他不仅在学校的创业街有了自己的店,还在校外有了自己的创业工作室。他说:是泉州理工学院“永不服输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精神让自己赢在了终点。
泉州理工学院是一所民营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每周一、三早晨必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跑步,周五10公里越野登山跑,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体育文化,不仅强健了学生体魄,而且磨炼了学生“永不服输永不止步”的意志品质,从而让许多起跑慢的学生赢在了终点。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关键在于不放弃
早在1986年办学伊始,学院党委书记吴金营就提出了晨跑的设想,当时引起了广泛质疑,但革命伤残军人出身的他不为所动。
“现在的大学生,缺的不是智商和智力,而是适应力、耐挫力、自控力、意志力和自信心。”他说,“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赛,关键在于坚持和不放弃。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的起点就低,没有一点精神,拿什么去超越别人?”
记者采访时,恰逢周五,3000多名学生集体出动进行10公里越野跑的场面非常壮观。队伍里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
据统计,在校三年,该校学生早锻炼长跑至少累计560公里,参加马拉松训练比赛的学生最多可达3000公里以上。
从校内跑向国际赛场
在学校办公楼二楼,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跑吧”。
“跑吧”的主人是学校计算机教师,“中国跑吧”的创始人之一徐远山。别看他身高不到1.5米,体重40公斤,但曾获得过全程马拉松最好成绩2小时45分10秒的骄人战绩。自2003年至今,徐远山已参加52场马拉松赛,几乎跑遍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的马拉松以及其他类型的长跑比赛。
徐远山告诉记者,马拉松长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运动特色品牌,自2003年第一届厦门国际马拉松开赛以来,学校连续11年组队参加,屡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
除了厦门马拉松比赛,学校还先后32次派出优秀选手组队,参加了北京、上海等多地的马拉松赛事,以顽强的意志、永不止步的精神,提升了学校形象,扩大了学校知名度。
2007年3月26日,由吴金营亲自率团,运动员邹新、詹林茂等一行8人,代表泉州理工学院首次出征“200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选拔赛”,从校内跑向国际赛场,实现了我国民办高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零的突破。
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坚持
27年从未间断、雷打不动的晨跑,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磨炼钢铁意志、陶冶崇高情操的体育文化,反映了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体育人文精神。
什么是体育精神?臧校长说,体育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挑战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重在参与精神。只有敢于站在起跑线上,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泉州理工学院办学27年来,已培养了62275名专业技术人才,出了3000多名企业家,被称为创业者的摇篮,这种爱拼敢赢的气质不能不归功于永不服输的马拉松精神。
福建省三明市的农村孩子余克彬,2004年9月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泉州理工学院上学。“记着当时一下火车,我就开始哭鼻子;军训第一课,我就晕了,被人送到医务室。”余克彬羞涩地告诉记者,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入学不久他就练起了马拉松,还牵头组织了马拉松俱乐部,3个月后参加比赛,跑完了马拉松全程,现在是国家三级运动员。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说,每个人跑马拉松时都会遇到运动极点也就是最难受的时候。过了这个阶段,就好多了。”余克彬告诉记者,许多人恰恰是在最难受的时候放弃了。马拉松给人的最大启示就是: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坚持。
连续多年的马拉松训练,不仅增强了余克彬的体质,而且磨炼了他爱拼敢赢的气质,增强了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校期间,他就通过自主创业赚了“第一桶金”,大学一毕业,就办起了金海洋文化培训学校。记者采访时,余克彬毫不掩饰自己的梦想:办一所福建的“新东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林宇峰,大学实习时在广东的一家物流公司当搬运工,每天把成堆的货物搬上大卡车,运往机场。大学生当搬运工,不掉价吗?林宇峰不这么认为,从最底层做起,才能知道什么是社会。正是靠着这种不怕吃苦,不怕难为情的精神,林宇峰毕业后从民营的奥凯航空公司厦门营业部办事员做起,历经多职,五年后成为厦门营业部的经理。
“我们的专科学历与本科、研究生相比,肯定处于劣势,但恰恰是这些劣势,促使我们把自己所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吃苦精神、胆量和魄力。”毕业后先给别人打工,后来却成立了自己的网络传媒公司的农村孩子李佳玲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