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发出的殷切嘱托。2025年1月12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学生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学生党员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 “党建+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增强学生党员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深化党建工作与社会实践的融合。通过参观非遗展陈、为小学生开展讲解、走上街头调研访谈并拍摄宣传视频,商学院学生党员们以实际行动书写了青年一代守护精神根脉、弘扬中华文化的崭新篇章。
守护“海丝”记忆:深挖泉州非遗文化内涵
泉州素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称,拥有众多传承悠久、内涵深厚的非遗项目。在泉州非遗文化馆内,各类巧夺天工的民间手工艺、千年传唱的南音演绎,以及栩栩如生的木偶戏展示,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在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不同非遗项目的发展脉络和传承挑战,也体悟到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所迸发的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泉州非遗的丰富形态正是这“三气”的生动彰显。
聚焦青少年群体:在互动中播撒文化火种
非遗薪火相传,重在青少年。为让更多孩子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商学院的党员学生们主动担任“小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富有创意的示范,为他们介绍闽南传统戏曲、南音、木偶戏、草编等非遗项目的精彩故事。孩子们在参与式教学中,领略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萌生了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距离非遗文化这么近,太神奇了!”商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赖莹莹感慨道,“只有让孩子们实地体验,才是真正把非遗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心里,让他们成为未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融合时代元素:用新媒体讲好“泉州故事”
为适应新时代的传播需求,商学院学生党员还在活动中积极运用短视频与新媒体宣传手段,为泉州非遗文化打造多元化、立体式的传播矩阵。在各地随机调研环节,他们记录下各年龄层、不同职业群体对泉州非遗的理解和期盼,并将珍贵访谈片段与非遗馆的影像素材结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非遗需要创造性转化,也需要创新性表达。数字化时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让世界看见泉州、了解非遗’的窗口。”参与拍摄的商学院学子计铃儿在采访中表示,“只有用年轻人的方式,才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历经千年、凝聚着匠心与智慧的文化瑰宝。”
拓展商科视野:助力非遗走向广阔未来
在参观与调研的过程中,商学院学生们更是发挥专业所长,思考如何透过商业模式、品牌运营与市场推广等方式,为泉州非遗文化的“走出去”提供新思路。他们从场馆管理、文创产品设计、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等角度切入,提出了以商业思维助力非遗活化的初步构想,让传统文化在坚守本真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书写时代使命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本次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泉州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坚定了他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纷纷表示,青年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在守正创新中积极作为,推动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团队负责人在活动结束时感慨道:“当我们走进泉州非遗文化馆,深入了解南音、木偶戏等艺术瑰宝,并运用所学商科知识为其注入新活力时,就更加深刻理解了‘强国一代有我在’的时代使命。只要青年一代持续用心、用情、用力,让非遗‘立’起来、‘火’起来,必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这场社会实践虽已告一段落,但泉大学子与泉州非遗文化的故事仍在续写。相信在更多高校、社会组织和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泉州非遗保护与传承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